神州博物馆。
纪由喜滋滋把东西拿出来炫耀。
郑教授戴着手套将圣旨展开,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昔解三冗之积弊;创水泥筑基法,固黄河之安澜。”
“其谋若张良运筹,其忠比周公吐哺。”
“特授尔为睿亲王,爵超一品,食邑万户,赐丹书铁券,永传祚胤。”
“许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免行叩拜之礼,赞拜不名。”
“加九锡之荣:金辂、玄牡、彤弓、朱户、纳陛、虎贲、斧钺、秬鬯、珪瓒。”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纪由身上,眼中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满是惊叹与崇敬。
其中一人忍不住开口道:“部长,这是您的圣旨吧。”
水泥筑基!
纪由叉腰点头。
“纪部长您可太牛了!”
“部长,九锡大礼排场大吗?听说金辂车镶着夜明珠。”
“入朝不趋就是不用小碎步吧?见皇帝挥挥手就行?”
“丹书铁券免死金牌plus!”
郑教授很欣慰,“宋朝官家虽然对外怂得像软脚虾,挑人才的眼光倒是毒辣——”
他顿了顿拉踩道:“这份魄力不输唐太宗!”
比唐太宗好多了,至少不会把部长关进监牢让老鼠啃脚趾。
对部长好的皇帝就是好皇帝。
“部长,您这趟穿越还顺回来什么宝贝?”
纪由袋里抖出三块笏板,玉色温润、象牙皎洁、竹纹清隽,在射灯下泛着千年包浆的光泽。
郑教授扶正眼镜凑近:“您这三块可是活的历史教材!”
一年轻一点的人问:“这是三个人的吗?”
纪由摇摇头:“没那么严格的诶。”
“原则上一人只用一只笏。”
“但公务繁忙的官员则允许用几个,几个拿不下,就备一个袋子。”
“这个袋子后称为“笏囊”,因为多了,则需一个随从背着一同上朝。”
“唐代的张九龄为相时上朝要带十二块笏板,记事、奏对、批注分门别类。”
“就是从张九龄开始使用随从背笏囊,没想到后来竟成时尚,官员纷纷仿效,以显示公务繁忙。”
“而帮他背笏囊的随从,就有些像当代官员的秘书了。”
“就跟现在领导开会带iPad、笔记本、录音笔一个理!”
郑教授将不能对外展示的圣旨卷吧卷吧收起来。
纪由这次拿回来的东西就很多了,毕竟抄了别人的家。
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武经总要》。
是首部官修军事百科全书,记载了北宋军事科技巅峰。
“宋军精锐装备神臂弓,这是复合弩吧?”
“射程达三百步,大概460米,脚踏上弦。”
他们边看书边讨论,“和秦弩、汉弩的比谁更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