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雍州攻略,让诸葛亮去益州(6K)

李严高傲,旁人当主将定会不服。

可太子兼益州刺史、征西将军、持节督益州十七郡的刘禅亲自去当攻打雍州的主将,李严又怎敢不服?

而有太子刘禅亲征雍州,益州方面军的士气也会提升一大截。

再有诸葛亮和马超在,刘禅的安全也能得到保证。

而往私心上讲:刘封不希望李严立功太大。史载李严身为托孤重臣,却在刘备死后劝诸葛亮加九锡,其心难测。

刘备低头沉吟。

比起李严的方案,刘封的方案显然更胜一筹。

李严的方案,是牺牲刘封的利益来配合东川诸将。

刘封的方案,则是兼顾了东川诸将利益的同时还兼顾了刘禅、诸葛亮、马超的利益,同时又不会损害自身利益。

于国家而言。

最佳的战略方案一定是最符合各方利益的战略方案。

否则在具体的执行中,就容易被利益受损方拖后腿。

“容朕深思。”

刘备没有立即同意刘封的提案。

调马超前往益州,牵涉不大,马超若是得知,也一定乐得前往。

调刘禅和诸葛亮去益州,牵涉就大了。

单单是秘密调往还是公开前往,都得仔细权衡。

刘封打了个哈欠:“父皇,何必深思,今日天色太晚,不如好好睡一觉。

明日将太子、丞相、尚书令、大将军、骠骑将军都叫上,有问题直接沟通,何必一个个的单独传召啊。

儿臣,尚有娇妻美妾在府中等着呢。”

看着刘封着急欲走,刘备这才反应过来,笑道:“是朕疏忽了,你久未归家,当与妻妾同乐。也罢,明日再议。”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看着刘封离去的背影,刘备依旧无法入眠。

人一旦有了心事,就极容易失眠。

不分古今。

侍中郭攸之不忍,劝道:“陛下,今日天色已晚,不如听燕王殿下的,先好好睡一觉。”

刘备轻叹:“天色虽晚,但心气难静,又如何能睡得安稳?攸之若是困了,可先去休憩。”

郭攸之恭谨道:“陛下未睡,臣不能先睡。”

而在另一边。

刘封则是折道来到了丞相府。

虽然已是亥时,但刘封料诸葛亮肯定还在挑灯处理政务。

事实也如刘封预料。

丞相不是个简单的职务。

刘备虽然称帝了,但麾下贤才远不如曹丕。

能协助诸葛亮理事的并不多。

即便如此,诸葛亮都还要对下属处理上报的事务核查,避免错误和遗漏太多。

诸葛亮也想轻松,奈何人才寡薄,不敢疏忽。

否则出了纰漏,既对不起大汉的士民,又对不起刘备的知遇之恩。

得知刘封到来,诸葛亮不由惊讶。

虽然刘封投了拜帖,但白日里诸葛亮已经将连弩模型和图纸都让孙琰带回了。

目的就是不想再浪费时间来招待刘封。

招待了刘封,诸葛亮浪费的时间就得用更多的熬夜来补回。

此刻刘封已经亲至府上,诸葛亮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务来见刘封。

“殿下何事深夜来访?莫非是连弩改良不合殿下心意?”诸葛亮误以为刘封是为连弩改良而来,直言问道。

刘封摆了摆手:“丞相误会了,改良后的连弩精妙,巧夺天工。今夜来访,非连弩之事,而是雍州之事。”

“雍州?”诸葛亮诧异。

由于法正是直接将李严的捷报面呈刘备,捷报如今也还在刘备手中,诸葛亮并不知道武都阴平之事。

刘封遂将今夜之事,简明扼要的告知诸葛亮,又道:“出兵武关牵制张郃,孤倒无所谓,只要丞相能提供粮草,孤明日就能出兵!”

诸葛亮忍不住嘴角抽了抽,克制住了想骂人的冲动。

这要是转换成现代版,诸葛亮的心理就是:什么玩意???你们是不是三国志玩过了?混蛋!休都不休打四场了!四场!还要打第五场!信不信我把你们这些武将全都流放了?想累死我?

“荆州百废待兴,粮草拮据,出兵之事,殿下切莫说笑!”诸葛亮吐了一口浊气,维持了儒雅。

刘封正色:“丞相,孤可没说笑。孤已经向父皇提议,由太子、丞相和骠骑将军同往益州,攻取雍州。

荆州虽然粮草拮据,但益州这两年府库充足,百姓徭税轻薄,若以精兵万人出武都,粮草可用一年。”

诸葛亮错愕:“殿下,你认真的?太子年幼,如何统兵?亮公务繁忙,岂可轻离。”

刘封不由笑道:“难怪父皇常说,得了丞相,如鱼得水。就连说的话都如出一辙。”

诸葛亮语气也多了几分凝重:“殿下,你到底是何意?”

刘封敛容:“丞相,若有朝一日,父皇、大将军等宿将逝去,而孤也因常年征战而生意外,何人能再统兵北伐?”

诸葛亮脸色一变:“殿下正值壮年,何出此言?”

刘封凛声而道:“昔日才智如庞士元,也不幸折于流矢;伪魏的前将军张辽,因孙权偷袭合肥带病出征,也在战后病逝。

战场厮杀,生死有命。父皇昔日养孤为子,以孤为副军将军,亦是担心会骤然而亡。

以孤如今之名气,恨孤者不知凡几,孤不仅要提防战场上的危机,还要提防敌国行刺、离间,以及提防本国朝野中的野心之辈。

倘若真有那么一天,孤不在了,又有何人能辅佐太子北伐曹魏?

故而孤以为:太子当有军威,丞相当明军务。”

诸葛亮凛然,看向刘封的眼神,更多了复杂。

战场厮杀,生死有命。

诸葛亮深有体会。

若庞统尚在,诸葛亮也不用如此操劳。

庞统不仅仅是跟诸葛亮齐名的凤雏,还是诸葛亮的亲戚兼好友,两人在根本利益上是相通的。

若诸葛亮和庞统同为托孤大臣,是不会出现诸葛亮北伐李严拖后腿这种事的。

同样。

以如今刘封和诸葛亮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诸葛亮不担心刘封会功大欺主,刘封也不担心诸葛亮会拖后腿。

将相和睦,于私于公,都是极为有利的。

可万一真如刘封所言:刘封不在了,何人辅佐刘禅北伐曹魏?

换个大将,能跟诸葛亮将相和睦吗?

低吟刘封那句“太子当有军威,丞相当明军务”,诸葛亮陷入了沉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