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孙权是用来坑的,刘封撤兵(6k)

孙权还得感谢刘封!

江东的豪族世家也会感谢刘封!

楼船。

赵云不解询问:“燕王殿下就不担心,孙权在濡须口挡不住曹兵吗?”

刘封轻笑:“孤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此担心,然而见了孙权后,孤就没这个担心了。

倘若孙权真的势弱到了挡不住曹兵的程度,他今日就不会有闲暇来见孤,更不会跟孤玩心眼儿。

不用担心濡须口,江东诸将虽然在合肥的表现不佳,但那只是他们想要保存实力,可一旦发现濡须口就要保不住了,他们就会拼死而战的。”

顿了顿。

刘封又看向寿春的方向,眼神逐渐凛冽。

“曹丕得到韩综反叛的消息的同时又见孤匆匆回军,必不会派兵接应韩综,而是会将剩余的兵力也投入濡须口战事,以求在孤解决韩综前击败孙权。趁此机会,速袭石阳!”

赵云凛然:“那柴桑的陆逊三人,是否也要调去石阳?”

刘封摇头:“陆逊虽有合作之意,但丁奉和徐盛必不会为孤尽心效力,调三人去石阳,反会坏孤大计。到了柴桑后,可与陆逊交换战船,互打对方旗号,借迷惑魏方探子。”

赵云了然:“换船耗时,可先派人去柴桑通传陆逊。”

刘封点头,遂令岳举引了数十艘战船带上孙权的手令先入柴桑。

如刘封预料。

即便有孙权的手令,丁奉和徐盛也不愿为刘封效力。

陆逊令丁奉和徐盛引兵去平韩综叛乱,随后按刘封的吩咐提前在柴桑准备了有吴军旗号的空船。

待得刘封一到,就交换战船,互打对方旗号。

见到陆逊后,刘封不吝许诺:“陆伯言,孤会记住你的大礼的,待孤夺了石阳后,只要孙权不再生歹心,孤不会再兵入江东。”

直到此时。

陆逊才明白刘封的真正用意。

救孙权?

或许有。

刘封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在静候“天意”,一个能夺石阳的“天意”。

然而石阳背靠豫州,曹丕要想调兵增援也很容易。

故而刘封得寻个机会,触发一些冲突,让曹丕无法分兵石阳。

施压陆逊,触发了陆逊为了自身利益让韩综提前反叛的冲突。

兵入濡须,触发了曹丕想要联合刘封瓜分江东的冲突。

赴会孙权,触发了江东诸将为求自保而死战的冲突。

等等。

刘封所做一切,包括为孙虑扬名,都只是为了将曹丕和孙权的濡须口之战冲突变得更激烈!

激烈到孙权及江东诸将必须堵上性命!

激烈到曹丕必须压上剩余的兵马!

只有两人打得难解难分,刘封才能抓住夺石阳的“天意”!

“燕王殿下所虑之深,令人惊叹。”

陆逊语气复杂。

诚然。

陆逊有谋略有能力。

然而大势决定了谋略和能力的上限。

哪怕陆逊猜得到刘封的用意,也无法去阻止刘封,反而还得去配合刘封。

对陆逊而言:孙权的恩义要报,陆氏家族更要保!

想要平衡其中的利益,就必须有取舍!

看着离去的荆州水军,陆逊望江而叹:“大势所趋,不得不为。”

如刘封预料。

当曹丕先后得到韩综的请降和刘封回军的消息后,没有选择派兵去接应韩综。

一者是曹丕已经上过潘璋的当了,不想再为了韩综而上当,若韩综是真心降魏,那就应该有为魏效死的决心。

二者是濡须口的战事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曹丕的兵力都不足用了,又哪还有多余的兵力去接应韩综?

最重要的是:濡须口之战赢了,哪怕韩综死了,鄱阳也能得到;濡须口之战若是输了,哪怕得了鄱阳,也守不住!

这其中的利弊,曹丕是分得清的!

曹丕下达了最后的作战军令,也将寿春的兵马都调去了濡须口,誓要将孙权一战而灭!

孙权一方,同样也下了狠心。

尽管知道被刘封给坑了,孙权此刻也不敢将刘封的用意示之诸将,反而借助刘封去鄱阳代为平叛来振奋军心。

一方兵多将广,一方占据地利。

而在双方激战期间。

刘封的军令也分别到了鄂城和夏口。

“奉车骑将军令,召江夏太守关兴,速起鄂城、樊口、邾城之兵,攻打石阳!不得有误!”

“奉车骑将军令,召荡寇将军关平,速起夏口之兵,攻打石阳!不得有误!”

关兴和关平本就知晓刘封的用意,自刘封去了江东后一面散布“孙虑救父”的流言,一面在暗中准备。

此刻得到刘封的军令,皆是大喜。

身为关羽之后,两兄弟欲破石阳久矣!

探得夏口和樊口汉军异动,石阳的文聘和于禁虽然心惊但无心慌。

关平和关兴会趁着曹丕和孙权在濡须口大战,偷偷来打石阳,这并不是什么难以预料的事。

常年镇守石阳,提防奇袭是基本。

更何况。

在石阳的还是文聘和于禁这两个曹魏宿将。

“刘封小贼果然居心不良,故意大张旗鼓的散布‘孙虑救父’,实则是想让我等疏忽大意,给关平和关兴这两犊子制造奇袭的机会。

呵呵。即便是关羽亲至也破不了石阳城,更何况是关羽的两个犊子。我必生擒二子,以报旧日之恨!”

说话的是于禁。

由于有被关羽生擒投降的黑历史在,于禁的仕途就显得很尴尬。

分明是五子良将中曹操最器重的一个,结果如今还得位居于文聘之下,随同文聘一起镇守石阳。

这让于禁深感苦闷。

文聘谨慎道:“话虽如此,但石阳城如今只有数千兵马,不可大意。若是不慎中了两个犊子的诡计,你我英名尽毁了。”

于禁点头:“文将军放心,如何应对,我皆会听命,绝不会擅自决断。谨慎起见,可再派人给陛下传信。”

关平和关兴的行动很快,不几日就兵临石阳城下。

关平更是直接策马临阵,高呼喝骂:“于禁,可还记得昔日樊城时被生擒之事吗?你若有胆,就出城与我一战!你若无胆,就喊我一声阿父,我就再饶你一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