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三路伐魏,刘备让孙权怕了(6k)

这回。

顾雍没有再呵斥孙皎。

方才呵斥孙皎,是顾雍觉得孙皎没立过什么功劳就妄言攻伐,那是在纸上谈兵不知所谓。

而现在。

陆逊、全琮、步骘,齐力猜到了关羽攻打石阳城的真正意图,让顾雍也不得不慎重的去权衡利弊,思考江东未来的生存方向。

曹丕如今称帝尚不足一年,境内心存汉室反感曹魏的比比皆是,即便是被迫当了大魏臣子的文武,也有不少人对曹丕代汉心有不满。

若真让刘备一路高歌凯进拿下襄阳,势必会再令汉水以北的反魏势力士气大振。

到那时。

刘备或许会趁势拿下宛城,威逼洛阳也说不准。

这个时候。

江东的孙权势力就会变得极为尴尬了。

坐山观虎斗的前提是,得有下场厮斗的实力。

狐狸是没办法参与老虎之间的厮斗的,轻易下场的结果就是被老虎撕碎。

不仅顾雍没有呵斥,陆逊、步骘等人也没再发言。

孙权心如明镜,淡淡开口:“刘备称帝一事,尚且只是猜测,打探清楚后,再作计议。

子瑜,近日听你提及,诸葛亮无子,有意认你次子诸葛乔为养子,就劳烦你以入成都商议为名,暗中走一趟南郡。”

诸葛瑾应诺。

孙权又令众人退下。

不多时。

全琮又独自返回。

显然。

全琮看明白了孙权的顾忌,有些事不能当众讨论。

“子璜,你来见孤,可是还有话要说?”孙权明知故问。

全琮凑近,压低了声音:“至尊,刘备如今势大,若让其得了襄阳,或会先灭至尊,再行伐魏。至尊不可不防。”

全琮的担忧,孙权也有同感。

曹魏在北方经营日久,不是能轻易北伐的。

若要北伐,就得先除掉后方威胁,而刘备后方最大的威胁就是孙权。

不除孙权,刘备就得时刻担心后方有失而不敢深入北方。

可不深入北方,北伐就难以建功。

将心比心。

换做孙权是刘备,在孙权有两次偷袭的前科在,也会优先除掉孙权的。

这也是孙权坚持要将治所迁徙到鄂城的原因。

只有在这个曹孙刘各占一部分的江夏郡,孙权才有玩权谋的机会。

“你有何良策,可直言道来。”孙权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复内心的焦躁。

全琮咬牙道:“昔日曹操在时,曾许诺割江南之地给至尊;曹操死后,曹丕也多次派人劝至尊称臣,至尊心有顾虑而未曾应诺。

如今,刘备势强,又值曹魏内部不稳,正是至尊施恩曹丕的好机会。

我以为,至尊可派人偷入石阳,将关羽攻打石阳的本意告诉文聘和于禁,让其早作准备。”

孙权不置可否,让全琮暂且待在帘后。

不多时。

陆逊敲门而入,向孙权进言道:“至尊已丢夏口和陆口,不可再丢樊口;如今武昌新城初建,防线并不坚固,若让刘备得了襄阳,实难抵挡难荆州水军东进,故而绝对不能让刘备如意。

以我之见,至尊可向曹丕称臣,增加大魏的名望正统,再请曹丕封至尊为吴王,增加至尊在江东的名望正统。

此长彼消,既可削弱汉室的名望正统,亦可令刘备不敢轻易挥军东进,届时武昌新城修成、江东士民归心,今后不论是联刘伐曹还是联曹伐刘,至尊都有了谈判的资格!”

陆逊比全琮说得更直白,考虑得也更全面。

就如同昔日关羽远征襄阳时,陆逊也曾向吕蒙表达了要趁着关羽远征襄阳的时候偷袭南郡,用以遏制关羽势力的增长。

群雄割据,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孙权嘴角泛起笑意,依旧不置可否,只是让陆逊也去帘后待着。

陆逊也不多言。

在看到帘后的全琮时,两人相视一笑。

片刻后。

步骘也叩门而入。

步骘的观念跟全琮和陆逊的观点,大同小异,都是要阻挠刘备夺襄阳,极力在江夏郡促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方可给武昌新城的修建赢得时间。

孙权同样没表态,让步骘去帘后跟陆逊和全琮待着。

谷利又近前向孙权低语了一阵。

孙权点了点头。

谷利遂来到院中,让相继而来的顾雍、张昭、朱然、孙皎一并入内。

除了诸葛瑾要去打探消息提前离开外,其余七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处。

孙权遂让陆逊、全琮和步骘出来与众人相见,大笑道:“看来诸位与孤的想法,皆是相同。刘备妄想效仿汉光武帝,孤也不是庐江李宪,会坐视刘备势大。”

(注:李宪是光武时期江淮割据势力,自称天子,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马成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平了江淮)

与众人商议细节后,孙权不再迟疑。

除了诸葛瑾依旧以探亲名义去南郡打探消息外,又连续下达军令。

如:派孙皎之弟孙奂为使者,偷入石阳去寻文聘,将关羽攻打石阳的真正目的告知文聘。

如:派南阳人赵咨出使洛阳,称孙权有意向曹丕称臣,并请曹丕封孙权为吴王。

如:派全琮引水军三千去夏口,称江东今年风调雨顺,今年大丰收,孙权闻言而喜,特派全琮引兵相助。

如:派朱然在江北演练将士,对外声称要助关羽攻打石阳。

如:派张温去合肥见张辽,具言利弊,希望双方都能在合肥和濡须口一带少留兵马,并力防范刘备。

等等。

一连下达了十余条军令,孙权才感到一丝压力的减轻。

刘备的三路伐魏,让孙权再次感到了害怕,仿佛有一座重山压在背上,难以喘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