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破五送瘟(2)

三塑强汉 深山老僧 1200 字 14天前

李儒自是不甘。

一步行差踏错,便入万劫不复,如何甘心?

比如说,李儒毒杀刘辩及其生母何太后,李儒就辩驳说,那是董卓逼他做的,他只是执行了董卓的指令。

王允丝毫不留情面,直接指出,废少帝和太后被鸩杀,皆因李儒向董卓献策,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

而立陈留王刘协的原因是,刘协背后无人,故而好控制。

废帝刘辩无非是内心郁闷,写了首发泄的诗,同样是被李儒察觉,报告董卓,并建议董卓斩草除根,永除后患。

所以,废帝弑帝,主因是李儒,而非董卓。

而且,联络吕布,许以重利,离间吕布与丁原,同样是出自李儒的手笔。

如若没有李儒,就不会有董卓横行皇城、屠戮朝臣、淫乱后宫。

京都这场浩劫,先出于十常侍擅自击杀大将军何进;后出于袁绍率兵攻入皇宫,打着为何进报仇之名,行屠戮皇宫之事。

而最为罪大恶极者,便是李儒。

如果没有李儒献策,哪里会有朝臣被戮、少帝与太后被鸩杀、后宫被淫、皇室蒙羞?

至于董卓,已经被吓得失禁,现场臭气熏天。

还是御林军用了很多桶水,反复冲洗,又带着董卓去冲洗后又换了身衣服,现场的臭气才逐渐消散。

按说董卓是百战沙场的将军,怎么会被吓成这样?

其实很简单。

在战场上,大家都是比狠,热血上头时,不会有人觉得害怕。

但今天的公审,不是沙场。

十数万人围观、谩骂,声势滔天,董卓哪见过这个阵势,早已胆寒。

其实,早在他被吕布派兵围住时,就一直活在恐惧中。

到了今天,达到了顶点。

更重要的是,董氏一族,无论老幼,均已被押解到了京都,如今都在台下跪着。

在凉州盛极一时的董氏家族,如今面临的是灭族之祸。

所以,他的族人、长辈在痛哭流涕的同时,也在声声痛骂着董卓。

这让一生桀骜不驯的董卓,再无半点气势,剩下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恐惧。

最后,王允在与内阁成员、三公九卿合议后,宣布董卓、李儒的八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