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是知道,可现在考校的是你。”
“呵呵,恐怕我说的急重事项,和诸公所想完全不一样。既然是考校我,那我就先说好了。”荀彧根本不以为意。
“第一项,建立‘大汉农署’,全面推行新农体系,三年内,新农体系要在江北九州落地生根。
“第二项,将青州大学堂改为‘大汉学署’,开办公学,践行孔圣的‘有教无类’。
“第三项,将青州大医堂改为‘大汉医署’,全面推行‘赤脚郎中’和‘清洁卫生’运动。
“第四项,除当前朝廷粮仓之外,还要在各州郡建立三大仓储,分别是战备仓储、赈灾仓储和平价仓储。
“各州郡有这三大仓储后,一般的小灾小难,均可以独自应对。
“三仓的实际管辖权不下放到各州郡,而是归大汉农署下的仓储司管辖。
“第四项,建立‘大汉工程署’,全面负责大汉境内的跨州郡工程。如修建道路、兴修水利、疏浚河道等。
“同时,工程署还要负责指导北方百姓建火炕房。
“第五项,建立‘大汉商暑’,统一管治大汉的所有的经商行为。
“第六项,建立‘大汉制造署’,负责管治所有的官家和民间工坊。
“第七项,建立‘大汉林署’。河南地的民众,改农耕为育林。
“此举目的在于全面治理黄土高原,让已经开始变黄的大河,重新变得清澈起来,也以此避免大河再次改道,造成大河中下游的巨大灾难。
“针对以上七项,在青州牧府的同僚支持下,现已做好了全部规划。我与各位臣工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规划变成实实在在的推进计划,并写入每年的‘考成’之中。”
荀彧又指了一下龙鳞卫抬进来的那几摞纸张。
随后,荀彧又问了一句。“不知对我的考校结果如何?”
“文若乃是成公子选定之人,何须我等来考校?”
王允抬眼望去,原来是董太后的侄子董承。
“董国舅,明明之前诸公要考校文若。这考校完毕,你却在此阴阳怪气。你这是想打诸公的脸吗?”
王允言语中一点都没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