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政务奏表,还是礼仪性质的例行奏报,只要是需要呈递到宫廷的文书,都必须先送到通政司进行统一记录。
通政司的官员们会对这些奏表进行细致的分门别类,确保每一份奏表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并再按照既定的流程递交到相关部门。
同时,他们还会将军国大事之类的奏表专门呈送给皇帝,以便皇帝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各方动态。
这个流程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在过去,传递奏表、讯息的权力长期被宦官集团所把持,他们利用中黄门、小黄门等职位,人为地在皇帝和群臣之间制造了一道信息壁垒。
这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拱卫皇权的作用,特别是在皇帝年富力强、能够有效掌控朝政的情况下,它有助于皇帝集权,防止权臣的崛起。
然而,当皇帝能力不足或者年幼无知时,这道信息壁垒却可能成为宦官集团欺上瞒下、谋取私利的工具。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对信息的掌控,歪曲事实、隐瞒真相,甚至假传圣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也是导致许多王朝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袁树设立通政司就是为了将这份权力从宦官手中收回,并纳入到朝廷的行政体系之中。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断绝内廷人员干涉朝政的可能性,还能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
说实话,要不是觉得现在还不合适,袁树都想把密折专奏制度给提前弄出来。
只是目前袁氏并没有完全掌控局势,所以袁树才没有这样一步到位。
说白了,袁树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上传下达的重要通传权力牢牢掌握在袁氏手中,为此,他特意将雒阳讯息终端从内廷转移到外廷,转移到政府领袖手中。
这样一来,皇宫就变成了一个受到袁氏掌控的信息茧房,所有的消息都必须经过袁氏的筛选和过滤才能传入宫中。
从此以后,皇帝本人可以得到的全部消息都是由袁氏挑选过后、被认为可以送达的。
这个信息茧房就像是袁氏亲手编织的一张大网,将皇帝和宦官们牢牢地束缚在其中,他们对于外界的了解将变得越来越有限,他们无论想做些什么,信息差都将是无法逾越的大山。
而袁氏则可以通过掌控通政司来获取最大的信息优势,获得至关重要的信息差,从而对雒阳城内其他政治势力形成巨大的先发优势。
这个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与尚书台一样,通政司也被设计为典型的位卑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