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为此十分担心,她看着袁绍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中充满了疼惜和无奈。
于是李氏在十月初六日一早就派人去了皇宫找袁逢,告知袁逢袁绍的事情,她希望袁逢能够关心一下袁绍,给他一些安慰和鼓励。
然而袁逢对此并不关注。
他正忙着处理政变之后的各种事务,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袁绍的小情绪。
他的屁股已经坐在了大汉帝国实际掌权人的位置上,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现在的身份不支持他过于关注家中琐事、儿女情长。
如果说是袁氏家族的话还能稍微顾及一下,但仅仅只是一个袁绍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却要他分出宝贵的精力去处理。
那还是算了。
袁逢只是让人回去告诉袁绍,他会给袁绍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但是现在,他没有时间去考虑袁绍的事情,让袁绍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不要添乱。
袁绍得知这个回复之后,本就破碎不堪的心直接碎成了渣渣。
亲生父亲对他如此淡漠无情,让他再度受到了会心一击。
他本来已经没有力气了,但是现在,他又有力气了,提着三尺剑冲出了屋子,那棵二百年老树又一次遭受了无妄之灾。
可对于袁逢来说,此时此刻的袁绍的确没有什么分量,实在不足以让袁逢提起什么兴趣。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儿子,官职仅仅只是一个郎官,没有什么功劳、声势,哪里值得他分出精力去应对他心里的小情绪呢?
他宝贵的精力和时间都要用在清算和封赏这两件事情上,甚至这都不够用,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交给了袁树去处理。
比如关于刘宏等皇室成员的安置问题,还有关于新天子刘悝的一系列日常生活问题乃至于新的年号到底该怎么选择的事情。
为此,袁树召集了太常卿唐珍、少府杨赐、宗正刘祖和他们的部下官员进行商讨。
首先就是刘宏等旧皇室成员的安置问题。
刘宏本人已经被刘悝当场处理掉了,他现在已经是庶人了,给窦太后守墓认罪三年之后就会被驱逐出去,再也不能返回雒阳。
这种处置显然有点简单粗暴,不走流程不定罪,不贯彻程序正义,人家好歹做了好几年的皇帝,很难服众。
但考虑到这是刘悝做出的第一个、或许也会是唯一一个自主的决定,袁树还是决定尊重一下的。
好歹给人家一点面子,不是吗?
于是袁树找来一票砖家官员,大家一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处置流程,把死人的价值利用到极致。
有些时候,死人比活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