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 他们的避风港

我不是袁术 御炎 1681 字 29天前

而袁树的态度是不曾变化的。

不可能。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过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你们拥有却不珍惜,错失了机会。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们没有用心准备,所以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不接纳被清退的会员重新加入组织,这是袁树给一心会设下的会规之一,不可更改,这也是一心会的纪律越发严明、组织度越发完善的原因之一。

有这些后悔的快要死掉的人做对比,才能更好的给现在的会员们以重大警醒。

这也是一心会成立至今纪律越发文明的缘由。

由于袁树对于一心会的治理始终严格、不妥协,才更能凸显一心会管理下的良庄与外部的不同。

他们守规矩,讲道理,照章办事,一丝不苟,说收多少税就收多少税,说给多少补助就给多少补助,守规矩的样子让本地佃户和外地流民们目瞪口呆。

这些人从来不知道人世间居然还有那么讲规矩的“官老爷”,也不知道原来守规矩是可以吃饱穿暖的,更不知道原来全天下只有一套规矩,其他的规矩都是假的。

他们在良庄里可以获得优质农具,可以获得耕牛的助力,可以得到一心会会员的帮助,不会被打骂、强征、抓走。很多流民直到幸运的进入了良庄之后,才终于吃了一顿饱饭,穿上了像样的衣服,用上了不会用几下子就碎掉的农具。

所以理所当然的,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良庄,重新回到那个恐怖的现实世界里。

良庄就像是他们的安全屋,正如一心会是会员们的心灵避风港一样。

也正是因为观察到了这个现象,袁树才意识到自己所走的路在这个时代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种杀伤力,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一旦运用在了一个集体之中,并且切实有效的执行下去……

威力是真的很大很大啊。

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底气,袁树对于之后的抢班夺权计划也多了更多的信心。

他相信完全依靠利益集合起来的宦官势力不会是他的对手,无论他们能够调动多少雒阳驻军,最后获得胜利的必然是他,也只能是他。

更何况袁氏这边也没有少在军队层面下苦功。

袁隗成为三公之后,袁氏声威更甚,朝堂上下很多官员都想要进一步与袁氏打好关系,袁氏俨然成为了这个恐怖时代里最值得选择和投效的避风港。

越是一些和宦官走得比较近的人,就越是急切地向袁氏靠拢。

或者潜意识之中,他们也认为宦官不可靠,随时随地都有失去权势乃至于失去性命的可能。

袁氏才可靠。

羽林中郎将张威和虎贲中郎将陈跋几乎每个月都会去袁隗的府上拜见一次,参加一次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