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后成林跟历程秘书长和刘叔谈了一次,把自己的初步思路说了一遍。
成林思路不复杂:
第一、全省召开各地市一把手进行动员,到污染严重的地方现场办公,让这些地方父母官现场感受空气和废水污染的危害。
明确化工产业园压缩三分之一的政治任务不可动摇,这个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鼓励撤销的化工产业园内企业,有序向省内保留的产业园和共建产业园转移。
第二、保留的化工产业园内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升级。
第三、省委省政府出面,跟临省协商,在省界处东镇跟临省共建化工产业园,由此产生的经营税费归属地方的部分,两省共同分享 。
第四、积极争取京城财政和发改委,提供贴息贷款指标的政策支持,额度不低于三千亿。主要应用于保留的一百二十家化工产业园内,企业的设备升级和工艺改造,以及共建化工产业园的建设。
刘叔听了成林的意见问:
“这样下来,关停的企业是不是还有许多?”
成林点点头;
“那是肯定的。
这次受到影响的三千九百家企业,争取把年产值过五百万的都能留在东镇,这部分大概七百一十家。剩下的三千多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让他们有序进入共建产业园里面。
年产值低于百万的,大概有一千八百多家,这些小化工企业是潜在关门的业户。他们工艺落后,是主要的污染源,关停也没有办法。”
历程秘书长指着共建产业园问成林:
“这个操作让省国投来做?”
“省里最好联合地市,共同组建一个新的投资平台来做。这次化工产业园压缩,省内地市税收都有影响,按照进入共享产业园企业的属地,来进行税收分配,可能能让地市政府心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