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直跟在曹操身边,对他的情绪变化十分关注,此刻满脸疑惑,微微皱眉,拱手上前问道:“丞相,您在虎穴中逃难时,面对生死危机都面不改色,毫无惧色,如今已经脱险,身处安全之地,为何反而如此痛哭流涕呢?” 荀彧的眼神中满是关切与不解,他实在想不明白曹操为何在此时如此悲痛。
曹操眼中泪水滑落,声音带着哭腔,悲痛地说:“我哭郭嘉啊!若郭奉孝还在,他定能看透周瑜、诸葛亮的计谋,以他的智谋,必定能在战前为我出谋划策,助我避免这场大败,不至于让我军如此伤亡惨重,我也不至于如此狼狈!” 说着,曹操情绪愈发激动,双手用力地捶打着自己的胸口,身体也随着哭声颤抖,大声哭喊:“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他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撞击着每个人的内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谋士听了,皆面露惭愧之色,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曹操。他们心中明白,曹操的话虽未指责他们,但无疑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质疑。每个人都在反思,若自己能像郭嘉那般聪慧,或许这场战争就不会是如此结局。营帐内一片寂静,只有曹操的哭声和偶尔的抽噎声。
过了许久,曹操渐渐平复了情绪,开始收拾残兵。他强打起精神,安排曹仁守南郡,又将张辽、乐进、李典唤到跟前,嘱咐他们前往合肥驻守,务必守住城池。安排妥当后,曹操带着一众文武,踏上了回许都的路。一路上,他沉默寡言,望着远方,似乎还沉浸在战败的痛苦和对郭嘉的思念之中。
关云长放了曹操后,引军自回。诸葛亮早已在营帐中摆好酒宴,营帐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诸葛亮看到关羽归来,面带微笑,举杯相迎道:“云长将军,你立下了盖世之功,可喜可贺啊!”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眼神却紧紧盯着关羽。
云长面色凝重,神色愧疚,双手抱拳,向前一步说道:“孔明先生莫要打趣,关某放走曹操,犯下大错,有负军师重托,特来领死!” 关羽说着,挺直了腰杆,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他深知自己违反了军令,心中没有丝毫逃避的念头。
诸葛亮神色一凛,眼神变得锐利,说道:“我想是云长念及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他走的。你既有军令状在身,军法如山,不得不按规矩处置。” 说完,他微微抬起手,示意武士将关羽推出斩首。武士们立刻上前,手持兵器,围住了关羽。
刘备一直在营帐中,看到这一幕,急忙上前,双手张开拦住武士,说道:“军师,云长虽有过错,但他往日战功赫赫,为我军立下汗马功劳,且一向忠心耿耿,对我更是不离不弃。就饶他这一次,让他日后将功赎罪吧。” 刘备的语气中带着恳切的请求,眼神中满是对关羽的担忧。
诸葛亮沉思片刻,目光在刘备和关羽身上来回扫视,心中权衡着利弊。良久,他缓缓说道:“既然主公求情,那就暂且饶过云长,望你日后能戴罪立功,莫要再辜负主公和众人的期望。” 关羽听后,单膝跪地,抱拳道:“关某定当拼死效力,以赎今日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