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受封工部尚书

武举之事就这么敲定下来了,具体考试时间定在今年的六月二十一日。

兵部之事处理完毕后,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工部。刘君邛见状,毫不犹豫地迈步出列,面带自信地开始向众人讲述这几个月来工部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他首先提到的是青霉素的研发与应用。这项伟大的发明无疑将给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拯救了无数生命,为大唐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接着,刘君邛详细介绍了工部在改进炼钢技术方面的努力。通过不断地试验和创新,他们成功地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弹簧钢,这对于制造各种机械和工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工部还成功地研发并生产出了轴承、齿轮、螺丝等重要的工业基础元件。这些元件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工业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讲述完这些成就之后,刘君邛接着汇报了工部这几个月的盈利情况。当他说出工部在这短短三个月内竟然盈利高达二千七百万贯时,在场的官员们都不禁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要知道,国库的盈利都未必能达到如此惊人的数字。然而,刘君邛随即解释道,工部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盈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库需要从工部中支取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发放官员的俸禄,以及购买兵器、铠甲等军需物资,还有推广棉花等一系列的支出。

所以,尽管工部的盈利看起来比国库还要多,但实际上也不过多出两百多万贯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世民听到刘君邛汇报工部如此喜人的成绩,心里高兴万分。

他说道:“大家也看到了,君邛统御工部,仅仅三个月就能够为朝廷取得这么多惊人的成绩,而且还为国库赚取了大量的银钱,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不得不赏,中书省拟旨,作工部侍郎,池阳县侯刘君邛升任工部尚书,官居正三品,另外听长乐公主说你现在在着手购买泾河渭河交汇的那一片地区,朕现在做主,那一片地区三千亩地全部赐予你了。”

李世民的话刚说完,刘弘基急忙站出来说道:“陛下,君邛现在还小,现在就位居三品,对他是没有好处的。”

李世民摇头道:“君邛,取得的功绩,还有他的能力是配得上三品的,要是做出了成绩,朕不给他升职,岂不是说朕赏罚不明?刘爱卿,朕知晓你爱子心切,也知道你的顾忌,担心以后君邛封无可封,这你放心,朕还有承乾定保君邛一生安稳。”

刘弘基闻言立刻跪下,大喊:“谢陛下对犬子的爱护,臣再次发誓,我们刘家永远忠心于陛下,忠心于大唐,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刘君邛眼见自己的父亲如此模样,心中一阵酸楚,他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面色凝重地当场立下誓言:“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为建设繁荣昌盛的大唐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李世民见状,龙颜大悦,他缓缓站起身来,走下龙椅,亲自将刘弘基和刘君邛扶起。刘君邛感受到李世民手掌的温暖和力量,心中更是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接着,刑部和礼部的官员依次上前汇报工作。刑部在贞观时期一直相对清闲,但今年却异常忙碌。

主要的大案包括佛寺僧侣的案件,以及萧家、韦家的案子。

刑部尚书张亮特别强调,希望能尽快将刘君邛的素描纳入目击证人的指认证据之中。李世民对此表示同意,并嘱咐刑部官员要公正、严谨地处理这些案件。

轮到礼部时,需要改动的事项较多。尤其是刘君邛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经过礼部官员的审核和评估后,决定将其纳入国子监算学课本,以便更多学子能够学习到这一先进的数学知识。

此外,礼部还计划筹办大唐军事学院,与武举制度相互配合,形成培养和考核的完整体系,为大唐军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军官。

这次大朝会,可谓是盛况空前。从早晨一直开到下午,整整持续了一个上午,又加下午三个小时,一直开到下午三点,这才算是落下帷幕。

当大朝会终于结束的时候,文武官员们如潮水般涌向刘君邛。他们面带笑容,纷纷走到刘君邛面前,向他道贺,并表示今后要多加走动。面对众人的祝贺,刘君邛始终保持着微笑,以谦逊而和蔼的态度回应着每一个人。

待众人渐渐散去,刘君邛这才缓缓起身,走出两仪殿。他穿过长长的廊道,径直朝着承天门走去。出了承天门,刘君邛脚步轻快,仿佛心情也随着这宜人的天气而变得格外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