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大婚前夕

刘弘基紧接着附和道:“那长乐公主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孩子,不仅生得温婉动人,而且在众多公主之中,其性情与文德皇后最为相似。

依我之见,她必定也会善待咱家老二的。如今他们二人新婚燕尔,恩爱非常,简直是如胶似漆,恨不能时时刻刻都黏在一块儿,夫人你也就无需过多忧虑啦。”

姜氏听到丈夫的话语后,嘴角微微上扬,轻轻地笑出了声来。那颗一直以来都有些高悬着、忐忑不安的心,此刻终于像是找到了栖息之所一般,稳稳当当地落回到了肚子里面。

与此同时,一想到自家那优秀的儿子竟然能够寻觅到如此美满幸福的姻缘,她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喜悦与欣慰之情,这种情感犹如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洒遍了全身。

这时,刘弘基语重心长地对刘君邛说道:“老二啊,等你与长乐公主大婚之后,可一定要抓紧时间给咱们刘家开枝散叶,早点让我们抱上孙子孙女呀!要知道,长乐公主如今都已经二十三岁啦,如果再拖延下去不生孩子的话,她的年龄可就越来越大咯。”

刘君邛听了父亲这番话,忍不住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没好气地反驳道:“哎呀,阿耶您这都是从哪里听来的歪理邪说呀!我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您,女子的最佳生育时期应该是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呢。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身体状况最为适合孕育新生命,生出的宝宝也会更加健康聪明哦。”

然而,姜氏却并不认同儿子的观点,她皱起眉头说道:“你这孩子尽在这里胡说八道!哪有哪个正常的女子会把生孩子这件事情拖到二十五岁去啊?在大唐,二十五岁还没有生子的女人可是会遭人非议和瞧不起的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对父母的质疑,刘君邛心里虽然很清楚自己所说的乃是基于后世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但他又实在不好跟二老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于是,他只能无奈地敷衍道:“好啦好啦,父亲,母亲,你们别担心啦,我一定会努力尽快让您们抱上孙儿孙女的。”

刘君邛的想法很简单,顺其自然,能怀上就怀,不能怀上不勉强,等到长乐二十五岁了,那就开始算她的排卵期了,总之那时候再保证命中率就是。

没多久,家丁将老刘家的亲戚的住所都安排好了,然后,刘君邛则被刘弘基拉着来到餐厅。

大婚前一天晚上,按照习俗,是要办大席请亲戚和朋友吃酒的,这称为“前宴”或者“暖房酒”。

当老刘家的人坐到椅子上,都感到惊奇。

刘广龄问刘弘基道:“弘基啊,这是何物啊?是做何用的?”

刘弘基说道:“这叫椅子,用来坐的,是君邛弄出来的,现在整个朝廷还有陛下都使用椅子了,以后就不用跪坐了。”

刘弘基亲自将刘广龄扶到椅子上,让他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