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沐浴完毕,却仍未收到任何消息,只闻太子殿下与皇上接到了信件。
那究竟是何信?
贤妃心中疑惑未解,仍在沉思。
“会不会是良妃姨母的来信?”婉婉轻抚着刚擦干的秀发,转向姑母问道。
贤妃任由宫人替她涂抹香膏,待宫人退下后,她心中的忧虑并未消散。若是良妃妹妹有何急事,皇上定会采取行动。
想到良妃妹妹并未给她写信,而她自己却已备好信件,将秋狩途中的点滴趣事尽述其中,正欲寄回。
不知皇上是否也会遣信回京?
自秋狩以来,皇上未曾召见任何嫔妃。
她本无意前来秋狩,但良妃妹妹极力相劝,几乎是用恳求的语气,说即便她不能来,也要让她来代为监视皇上召幸何人。
再者,为了婉儿的未来,此行亦是势在必行。
她揣摩不透良妃妹妹的心思,良妃总说要让世人知晓,她这位贤妃亦是皇上心头的朱砂痣。
如此一来,婉儿未来的夫婿便不敢轻易欺侮于她。
同时也能更深入地观察那位未来的夫婿,毕竟定亲之时,彼此的了解仅限于几面之缘,难以窥其全貌。
念及婉儿,她终于点头应允,留下良妃妹妹独自在京。
她凝视着眼前的侄女,为她挑选的夫婿乃是翰林院侍读,虽出身寒门,却也算是书香之后。
身份虽略显低微,但自踏入翰林院便得皇上青睐,此番更是随驾秋狩。
只要他日后能继续得宠,前程便不会太差。
她为婉儿挑选夫婿,高门低户皆曾考量,最终才选中此人。
高门大户婉儿不愿嫁,她也心有顾虑;门第太低,人品不佳,她又心有不甘。
挑来拣去——
良妃妹妹也说,这样的出身反而是好事,只要她不执着于让婉儿嫁入高门,便是良配。因此,这个人选还算可以,只需进一步了解便是。
正因如此,她才决定前来。
让他和婉婉多一些相处的机会,多观察观察。不久前她们曾见过几次,这几日也偶遇数次,此人举止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