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军旅生涯(三)变故

汉云 清清明明 9993 字 3天前

“慧瑶姑娘,这琴曲可有名字?”他问。

“名为《春光梦》,是我母亲教的。”她轻声说着,目光柔和,“她常说,若有一日能与心之人共赏此曲,此生便不虚。”

李逵心口微热,竟不知如何接话。少年本就心性直率,如今突遇少女倾心之景,只觉耳根发红,脑中像被春雷击中。

这时,九极仙楼的主事小心翼翼地从一旁靠近,打破了这段静谧的相对:“李将军,执政官请您回席,有些要事相商。”

李逵点点头,转向慧瑶,略一迟疑后认真地说道:“慧瑶姑娘,他日若你还在此奏琴,我必再来聆听。”

慧瑶嘴角轻扬,点头道:“等你。”

少年踱步回楼,背影挺拔,却步伐轻快,心跳依旧难平。他只觉得胸膛中那颗被战争与责任重负压抑的心,仿佛在这一刻找回了年少应有的悸动与柔软。

李逵原本已转身离开,却仿佛心有感应一般,脚步未动,头却不由自主地回了过去。

就在那一瞬,他与慧瑶的目光恰好交缠。

那是一种奇妙的凝视,时空仿佛在那一刻悄然凝滞。人来人往的广场仿佛消失,万物静默,只剩一对少年少女,隔着若有若无的距离,彼此沉溺在对方的眼波之中。

慧瑶的眼眸像是午后清泉,澄澈中带着几分不加掩饰的惊讶与羞涩,而那缕羞涩又被温柔悄然掩盖,像是山间盛开的野百合,在风中微微颤抖。

李逵的呼吸微微一窒,少年的面庞依旧青涩,却在这一刻,展现出一种异样的坚定。他看着她,像是看见了一道命运注定要走近的光。

慧瑶缓缓站起身来,裙裾轻盈随风摆动,她不再低头弹琴,也没有回避李逵的目光,只是盈盈站在筝前,脸上绽出一抹极浅的笑,那笑意轻柔而含蓄,却又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逵的心跳猛地加快,他张了张口,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他平日里面对战阵从不怯场,指挥千军如行云流水,可在这女子清澈的目光下,他却只觉喉间发干,舌头发硬。

“你……你笑得真好看。”他终于憋出一句话来,自己也觉得有些笨拙。

慧瑶轻咬唇角,低头一笑,又抬起眼睛看他:“你也……很特别。”

她的声音不大,却仿佛直抵李逵的心口。他的脸“腾”地红了,那是十三岁少年才会有的窘态,也是最真挚的表露。他突然想逃,却又不舍离开。

身旁主事想要再次提醒李逵,然而李逵一边摆手,一边向惠摇走去。

慧瑶缓缓走下高台,琴声已止,风仍在吹。两人之间的距离一点点拉近,步伐轻微,却心跳如鼓。

慧瑶听后,轻轻一颔首:“我小时候,娘常说,古筝曲中藏情,一旦有人与之心神相契,便是琴心通意。”

李逵咬了咬唇,声音低哑:“那我今日,是不是与你……心神相契了?”

慧瑶脸颊染霞,低头不语,却轻轻嗯了一声,细不可闻,却又清晰至极。

这一声“嗯”,如同春雷乍响,炸开李逵心头的万千杂念。他再也压抑不住那股冲动,轻轻道:“慧瑶,我不太会说话……但你今天弹琴的时候,我只觉得……你就是我见过最美的声音,也是我想再听一次的人。”

慧瑶抬起头来,那双如星子的眸子里,泛起微微涟漪。她伸手轻轻拂去额前一缕发丝,脸上不知是羞还是喜:“你刚才说过……你会再来听我弹琴。那……你若真心,我可以为你一人,再弹一曲。”

李逵点头如捣蒜:“我一定再来!不止一次,我想听你弹一百次,一千次……”

慧瑶忍俊不禁,终于轻声笑了出来,那笑声婉转,仿佛又有琴音随风而起。

两人就这样站在楼前,彼此凝望,说着或轻或重、或笨拙或真挚的言语,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浮夸场面,却比任何一次大胜都叫李逵心神荡漾。

李逵下意识地抓住她的手,随即又意识到不妥,慌忙松开,耳根泛红。

慧瑶却没说什么,只是柔声一笑:“下次,我在这里等你。”

李逵拼命点头,看着她缓步离开,裙摆随风起舞,那背影成了他心头最美的一幅画。

而他自己,却仍然站在原地,手心还残留着那一瞬间的温度。少年情愫,在这一日悄然发芽,风吹不散,光影不褪。

李逵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有风雨或别离。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心里,生了根。

慧瑶。

她的名字,他今日第一次听见,却像是伴随了整个少年时光。

两小时后————

傲来城的午后风,暖暖的,像春日里最和煦的一缕阳光,轻轻扫过李逵的发梢。他还站在原地,仰头望着慧瑶消失的方向,脑海里却像被谁轻轻一笔晕染开了水墨,满满都是她的影子。

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过。

从前的他,总是以魂殿少将的身份自居,指挥战阵、斩魔破敌、守护城邦。他的日子里充满了命令、演训和应急调度,仿佛他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部随时可以启动的战争机关。但今天不同。

今天他仿佛才第一次发现,原来除了军务与责任,世界上还有琴音、裙摆、还有那样一双明亮的眼眸,能将他的魂魄都一瞬拽走。

“慧瑶……”他在心里默念着,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

“嘿——!”忽然一道突兀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逵吓了一跳,一转头,就看见死党韩石一脸“我懂我懂”的贱兮兮表情站在不远处,手里还拿着刚买的糖葫芦,“我们少将殿下这回,是动情了呀?”

“去你的!”李逵一把抢过糖葫芦,狠狠咬了一口,咬得牙根发酸,“别乱说!”

韩石哼哼一笑:“行行行,不乱说。可你看看你那小模样儿,眼睛都快追出泪来了,还说不是动情?”

李逵咬着糖葫芦,皱着眉,“我哪有!我只是……觉得她琴弹得好听。”

“哈!你可真是个小笨蛋。”韩石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我们韩家办事最讲义气。等你哪天真想追她了,哥几个帮你跑腿打掩护。哎不过说真的,那姑娘谁啊?我咋没见过?”

李逵顿了顿,低声道:“她叫慧瑶,是……是执政官的女儿。”

“啥?!”韩石一口糖葫芦差点没喷出去,“你、你、你……你这是在跟傲来城未来的‘小城主’谈恋爱啊!”

李逵脸腾地红了,“什么谈恋爱,我哪有……我才刚认识她!”

韩石眨眨眼:“但你想多认识她,对吧?”

李逵犹豫了两秒,然后低低“嗯”了一声,那一声轻得几不可闻,却如天籁般落进韩石耳朵里。

“哎呀,我这人最受不了的就是你们这种刚萌芽的小感情,甜得我牙疼!”韩石揶揄地笑着,“李逵,你该不会打算每天都来九极仙楼蹲守吧?”

小主,

李逵认真地想了想,“……有这个打算。”

“啊?”韩石震惊得手都抖了,“你、你可真疯魔了。”

李逵却难得露出少年得志时的那种傻气笑容,“不疯魔不成活嘛。”

韩石一时语塞。看着李逵站在原地,抱着胳膊望着楼台那边若有所思的模样,他忽然意识到,也许这小子真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是啊,就算是再厉害的帝国少年将军,也有他柔软的一角,也会在某一个无人的午后,因为一段琴声,爱上一双眼睛。

接下来的几天,李逵真的开始“出勤”了。

早上巡城结束,第一件事就是往九极仙楼方向走。慧瑶偶尔弹琴,偶尔不弹,可只要她在,李逵就像中了定身术一般,一动不动地站在角落。

他不靠近,也不打扰,只远远看着。

偶尔慧瑶会发现他,然后冲他点点头,或者用目光短暂与他交汇一下,李逵便会开心地回一笑,整个下午都心情很好。

傲来城城防兵都快被这对“青梅未来主城对”看傻了,私底下传得沸沸扬扬。有人打趣说:“魂殿少将怕是要被琴音给策反了!”也有人感慨:“咱们少将年纪轻轻就立大功,如今也该过点少年生活了!”

而李逵呢?他完全不在意这些。他只知道,每天看见慧瑶,是他如今最快乐的事。

某天午后,慧瑶终于忍不住了,朝他招了招手,“李逵公子,既然你天天都来,要不要……一起来弹琴?”

李逵一愣:“我不会。”

慧瑶笑了:“我教你。”

于是,李逵便真的走到了她身边,坐在古筝旁,一本正经地学起了最基础的指法。手指笨拙,按弦按得指肚发红,却仍咬牙不放弃。

慧瑶靠得很近,时不时伸手纠正他的手势,指尖碰着他的指尖,李逵的脸红到耳根,连音都弹错了数次。

“你这样弹不对。”慧瑶轻声说着,然后伸出手,覆上他的手指,带着他缓缓滑动琴弦,“这里,要轻一点。”

李逵脑袋“轰”的一声,完全记不住该怎么弹了,只记得她手很软,很香,有淡淡的檀木味道。

那一下午,他到底学了什么,全忘了。可他却觉得,这是他至今最值得记住的一天。

时光如水流淌,少年李逵今日奔波于政务与军务之中,可他心里,却始终留了一个角落,只属于慧瑶的琴音与笑靥。

他还未敢直言喜欢,她也未曾明说欢喜。

可在这悄悄展开的春意之下,一切都已然明了。

他们之间,就像那琴声未终的尾音,绕梁三日,不绝如缕,缱绻又含蓄,温柔又真切。

少年的春心,在这一季悄然绽放,如同雪山初融,悄然汇流进了他的命运长河里——不喧哗,却盛大。

接下来的几天,傲来城的天空仿佛也被悄悄染上了蜜糖的颜色。

阳光不再炽热,而是温柔地铺洒在街巷屋檐;微风不再喧嚣,而是轻轻吹拂着发梢衣角,连黄铜街灯的光晕都多了几分柔和的味道。李逵从未意识到,原来这座他一手守护的城池,在某些日子里,也能变得这般柔情。

他和慧瑶并没有约定,甚至从未明确说过“我们要一起干什么”,可他们总能在每日的某个时刻,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有时是在九极仙楼的后花园,那儿有一条假山水渠和几丛花草,他们坐在青石凳上,李逵一手撑着脸,眼神直直望着慧瑶,她则在整理自己那架玉色古筝,偶尔低头拨动一两下,就能让他心跳乱拍三次。

有时是在傲来城城南的石子巷,那里卖桂花糕的小摊味道最好。慧瑶嘴角沾着糖粉,李逵忍不住伸手帮她擦掉,然后两人同时一怔,随后一起低头微笑。

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并肩走在傍晚的城墙上,黄昏把影子拉得细长。他不再是将军,她也不是执政官之女,他们只是一对少年男女,聊着不着边际的事,说着不合逻辑的梦。

李逵喜欢看慧瑶说话时眼睛亮亮的样子,那种带着星光的神采,总让他觉得自己也变得更聪明了几分。他喜欢她认真聆听时微微蹙起的眉头,像一只小狐狸在辨认风的方向。

而慧瑶则喜欢李逵讲战场上的趣事,虽然她知道那些都是些“加工过的版本”,但她愿意听,甚至为他紧张、欢喜——她知道这个少年经历了远超他年纪的风雨,而如今,他在她面前收起了所有锋芒。

她还喜欢偷偷在他快说完一句话的时候,提前接上他的尾音,像在默契地验证:我懂你,真的懂。

某日傍晚,李逵送她回到府门口,却不舍得离开。他看着慧瑶在月光下站着,那件青色长裙轻轻荡开,仿佛她整个人要随风飞起一般。

“慧瑶。”他低声唤她的名字,声音像怕打破夜色似的温柔。

“嗯?”

“你……”李逵犹豫了一下,最终笑着摇头,“你今天头发编得很好看。”

慧瑶“噗哧”一笑:“就这?”

小主,

“就这。”李逵一本正经地点点头,“我以后也想学学,会不会显得有点……配你?”

慧瑶轻轻摇头,眼中似有星星。

“你不需要配我,你就是你,就很好。”

那一夜,李逵在回程的路上几乎是飘着走回家的,韩石看见他时,差点以为他中毒了。

“你小子干嘛呢,走路都不贴地了?”

“我啊……”李逵一把将韩石搂过来,“我可能有点喜欢一个人了。”

“你不是早就喜欢她了吗?”

“不是那种喜欢。”李逵认真的说,“是那种……会想起她时,不自觉就笑起来的喜欢。是想跟她分享好吃的、好玩的、今天听到的笑话、刚学的新招式,哪怕只是一句废话……也想对她说的喜欢。”

韩石看了他半晌,终于叹了口气:“唉,少年将军,也逃不过春天。”

李逵笑了,心中却泛起一阵温柔的酸楚。

因为他知道,这段情感虽美,却也脆弱。他是帝国少年将军,是魂殿大长老,是被千万人期待、寄予重任的未来之星。而她,是执政官之女,是这座城市背后最敏锐的那双眼。两人身份看似登对,实则都注定肩负沉重的未来。

可现在,他不愿去想那么多。

他只想,在这不长的青春岁月里,好好爱她。

爱她一颦一笑,爱她的琴音柔声,爱她把桂花糕分一半给他时嘴角的小骄傲。

几日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让傲来城的街道湿滑迷蒙。

慧瑶没带伞,却见李逵早已撑着黄铜伞站在城门口等她。

她小跑过去,李逵将伞往她那边倾斜了一点,“我就知道你忘带。”

慧瑶鼻尖泛红,小声说:“你怎么知道我今天会从这边走?”

“我不知道。”李逵笑了笑,“但我想碰见你,所以就来等。”

慧瑶停住脚步,微微仰头看他,雨滴落在伞面发出柔柔的声响。

“李逵,你是个笨蛋。”她轻轻说了一句。

“那你愿不愿意,和这个笨蛋,再多走一会儿路?”

李逵的声音低沉温柔。

慧瑶没有回答,只是挽住了他的胳膊,一起走进那场细雨中。

伞下两人靠得很近,雨丝模糊了天地,也模糊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傲来城无数灯火亮起,一盏盏将他们的影子拉得悠长。

等到李逵将惠摇送到城主府,自己一人返回家中时,少年人彻底坠入爱河之中啦!

饭桌上,一道道香气扑鼻的家常菜摆满了桌面,红烧狮子头、酒蒸青鱼、姜葱羊排,还有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丝菌菇汤。宁皓月今天显然下了不少功夫,灶间热火朝天了大半个下午,就是为了这一顿“家常便饭”。

李逵却一副“魂被勾走”的模样,眼神飘忽,筷子戳着碗里的白米饭,半天没送进嘴里一口。汤也端着凉了,手还捧着,眼神不知飞去了哪座天上的仙宫。

李二一边咬着羊排,一边咕哝:“这孩子今天是怎么了?是不是昨天晚上我们吵得太厉害,把他吓着了?”

宁皓月用勺子轻轻一敲锅盖,哼了一声:“怕是被某个姑娘‘吓’到了才对。”

“姑娘?”李二眨了眨眼,随即嘴角翘起,像发现新大陆般凑近了几寸,“你说的是……慧瑶姑娘?”

宁皓月慢条斯理地盛了一碗汤,递给李逵,又看向丈夫:“不然你以为是谁?中午一整顿饭那小子都在偷偷往人家那边瞄,我坐斜对面都能看见他耳朵红了。”

“耳朵红了?嘿嘿!”李二像个发现秘密的熊孩子,“小子这是开窍了,皓月,你说……要不要我去跟执政官那边先透个底,咱们趁热打铁,把亲事定下来?”

宁皓月白了他一眼:“你才是个定亲急先锋!这么急巴巴的,像什么样子?”

“这哪叫急?这是知子莫若父!”李二满脸得意地拿手肘碰了碰宁皓月,“你没看他走路都轻飘飘的,像是浮在地上一样?以前打完仗回来那股子煞气,今天一扫而空,全变成……一锅蜜水了。”

宁皓月轻轻笑了:“嗯,我也看出来了,他眼神不一样了。往常一回来就问战备数据,问兵员调度,今天连饭都没问,问的是‘那姑娘喜欢桂花糕还是红豆饼’。”

李二顿时笑得肚子疼,筷子差点掉地上:“哈哈哈哈!我还没吃呢,结果他已经在琢磨人家喜好了?啧啧啧,这小子恋爱真是全面开花,一上来就直奔‘夫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