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不可!”
太史局的丞们纷纷上前,竭力阻拦着蔡邕。
“放开我!太史录要被烧毁了!”
“先生此刻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会死的!”
“先生对太史录的心意,我等岂会不知?只是现在进去,也于事无补啊!”
“洛阳城外还有副本,还请先生暂且忍痛割爱!”
如此珍贵的史料,自然不可能只留一份孤本。太史录的存放地点有两处,一处是太史局,另一处则在洛阳城外的秘密之所。
然而,城外保存的太史录是已经校订完成的定本,单凭它并不能代表完整的历史。因为这里,太史局中,存放着补充太史录的史料以及尚未定稿的太史录内容。
蔡邕决不能容忍太史录付之一炬。为了后世能够了解完整的历史,这些史料至关重要。
若是它们遗失,后世所知的历史将会残缺不全,谬误百出,成为一段无法弥补的遗憾。
“哪怕多抢救出一卷竹简也好……”
以蔡邕的年纪,随时可能寿终正寝,可此刻不知从哪来的力气,他竟一把推开太史丞们,冲进了熊熊燃烧的太史局。
“先生!伯喈先生!”
太史丞们心急如焚,却又不敢贸然冲入随时可能坍塌的火海之中,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咳咳!咳咳!”
冲进太史局的蔡邕,立刻被呛人的浓烟包围。每一次呼吸都像刀割般疼痛,令人作呕。
他剧烈地咳嗽着,却仍坚持着将案上的竹简不断扔出窗外。
但他形单影只,根本无法将屋内浩如烟海的竹简全部抢救出来。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先抢救最重要的部分。
‘就是它!’
蔡邕虽是兰台令史,却经常出入太史局,对重要文献的存放位置了如指掌。
他脱下外衣,将竹简胡乱扫进去,紧紧包裹起来。
正要带着这包珍贵的史料逃出生天,一根燃烧的房梁却轰然坠落,正砸在他和书案之间。
轰隆!
巨响过后,房梁将两张书案砸得粉碎,蔡邕也被压在了下面。
他感觉不到疼痛,但四肢肯定已经骨折。
意识逐渐模糊,蔡邕却仍死死抓住那包竹简。
‘就算我死了,也要将这些竹简……’
就在这时,一位救星出现了——徐晃。
他正与贾诩一同前往兰台,看到太史丞们焦急万分的样子,便立刻赶了过来。
他一眼就发现了被困的蔡邕,奋力抬起房梁和书案,将蔡邕救了出来。
两人刚冲出太史局,屋顶便轰然坍塌,激起漫天尘土。
***
贾诩的心思却放在兰台。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如此重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赶往那里?
当兰台和与之相邻的稽阁映入眼帘时,他唤来了韩浩。吕布军中猛将如云,精兵无数,但入宫的将领却寥寥无几。
入京的将领中,华雄去了南门,魏越负责城内治安,守卫皇宫周边。而奉贾诩密令独自行动的魏谦不在此处,因此韩浩便成了贾诩的护卫。
“韩将军,接下来你要听从我的吩咐。”
贾诩正要向韩浩解释接下来的任务,韩浩却恭敬地拱手行礼。
贾诩见状,继续说道:“务必将兰台和稽阁中的重要文件抢救出来。”
韩浩顺着贾诩手中羽扇所指的方向望去,认出了那是稽阁。他从未在朝中任职,自然不知道稽阁的价值,甚至连它的存在都不知晓。
“不如先用水浇湿,防止火势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