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明说完,姜维的脑子开始乱了。
姜维心想。
军师先说,这里非常适宜火攻,然后又不选择这里用计。
这岂不是前后矛盾?
原地转了一圈,姜维又思考孔明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中,孔明提到了司马懿。
姜维这才明白过来,孔明不在此处用计,原因是这一战的对手,不是普通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懿熟知兵法,肯定不会轻易进入如此险地。
所以,最适宜火攻的地方,反而最不可能派上用场。
……
想清楚后,姜维拱手对孔明说。
“军师,在下已然明了,定计需因人而异,不可拘泥书本。”
孔明闻言,用羽扇轻抚姜维之背,孔明笑着说道。
“伯约,这就对了!”
姜维则又说:“军师,另有一地,定然合军师之意。”
说完,姜维带路。
孔明和姜维翻过两道高山,来到另一处山谷。
……
这一处山谷,两侧的山势,不似先前那般险要,以缓坡为主。
山谷前后,道路通畅。
谷中宽阔,都是巨石,少有草木。
谷中没有草木,那就没有燃火之物。
前后通畅,受到火攻的军队,便可以逃跑。
按道理来说,这处山谷并不适合火攻。
不过,孔明见到此处,频频点头,他认为姜维这一次是选对了。
用羽扇指了指四周,孔明说道。
“伯约试言之,此处若用火攻之计,当如何部署?”
姜维也胸有成竹,立即开始作答。
……
姜维表示。
可事先准备草木,结扎成捆,藏于两侧山上。
引敌兵入谷后,另设两军,前后截住敌军的出路。
接着将草捆从山上滚入谷底,再放火箭,放火攻杀敌军。
说白了。
就是在没有火攻条件的地方,创造出火攻条件,然后再进行火攻。
姜维讲完自己的想法,孔明点头表达认同。
答对题的姜维,这一次很是欣喜。
随后,姜维又说。
“军师,还要想一诱敌之策,引司马懿来此谷中。”
孔明则大笑着摇头。
孔明说:“差矣!差矣!不是我军在此火攻司马懿,而是司马懿在此火攻我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