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州的权力更迭,便在这样一场庄重而又暗流涌动的仪式中尘埃落定。
刘璋虽仍为蜀国公,但益州的实权已悄然转移。
张松、李严等人入朝为官,意味着益州将进一步融入刘备的新朝。
而刘璋,虽名义上仍掌益州,实则已受制于新朝,益州已与刘备治下的其他州郡,本质上没有太多不同。
……
法正的任务,完成得比预想中更为顺利。
宣诏之后,法正未作久留,即刻启程返回长安,向刘备复命。
益州之事,尘埃落定。
张松、刘巴、张任、李严等人,亦在交接完益州事务后,陆续抵达长安,觐见新帝刘备。
小主,
其中,刘巴的到来尤为引人注目。
刘巴本是荆州才俊,早年刘备便对其颇为赏识,屡次招揽。
奈何刘巴心系曹操,始终不肯归附,后来辗转至益州,为刘璋效力。
然而,数年光阴流转。
曹操已然归天,刘备登基为帝,天下大势已变。
刘巴终是意识到,自己当初的选择实为误判,如今,他心甘情愿赴长安任职,愿为新的大汉王朝效力。
刘备见刘巴前来,心中大喜,当即委以重任,命其主持制定律法等国之大事。
刘巴也尽心竭力,贡献才智,自也不必多说。
……
益州之事既已理顺,刘备便将目光转向江东,思索如何处置与孙权的关系。
刘备又召来孔明与法正,共商大计。
法正早有筹谋,未等刘备多言,便献上三策。
法正拱手道:“陛下,臣有三策,可供斟酌。”
听法正早有准备,刘备很是喜悦,他让法正尽快讲来。
法正说:“其一,为求好之策。赴东吴告知孙权,陛下已登基为帝,并劝进孙权亦称帝。两家约盟,共讨曹丕,平分天下。”
显然,法正这第一策,是最为保守的一策。
虽然可以交好孙权,但让已继承汉室正统的刘备,去劝进孙权也称帝,这是刘备不能接受的。
刘备没有说话,只是示意法正继续说下去。
法正又说:“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