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得到了周围人的一致赞同——虽然有些人并没有出声赞同。
“呵。这个‘历史必然性’,不就是说咱们活不下去的时候,肯定会起义吗?”另一个人语气有些讥讽道,这讥讽是对着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的,“咱们都能懂的事情,那些饱读诗书、位高权重的贵人们难道不懂吗?”
“他们怎么会不懂,他们只不过不在乎而已……”另一人接话,然后又道,“不过,也说不得有些贵人还真不懂,毕竟在他们眼里,咱们这种人的命连一文钱都不值当,又怎么会觉得我们会起义?”
那些贵人们懂不懂,还真不好说。
虽然正常来说,不可能不懂;但,也说不得人家就是发自内心地觉得,他们这种命比草贱的小人,随便怎么样都不会反抗,只会乖乖听话,然后死掉呢?
可能人家就是觉得,他们死了就和走在路上踩死一只蚂蚁一样,根本不算什么。
“就算是懂,那又如何?”还有人同样讥讽道,“还都知道贪官不好呢,可是那些官员有几个不贪的?!”
那些人,就算是懂这个道理,知道他们这样的小人也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反抗,可那又如何?
——都知道贪官不好,可是官员们还是会愿意做贪官,就算不是那等贪官,那也是愿意收一收钱的!
【而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对于被压迫的百姓们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黄巢起义之后,在五代十国之后,在宋朝的北宋期间,就有农民起义同样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正是王小波、李顺起义。】
【那一场起义,起义军的口号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规模同样不小,影响同样深远,为了这一场起义,当时在位的宋太宗还下了罪己诏。】
【王小波李顺起义,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比王仙芝和黄巢时期更加明确具体——在黄巢时期,提出的口号是“均平”,但其实还没有达到均贫富的深度,而是要求实行赋役负担上的“平均”,也就是不要在赋税徭役方面只知道压榨百姓。】
【因而,从整个农民起义的历程上看,黄巢起义在其中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