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也只是让他们不要去主动抢掠百姓,可如果百姓主动自发想要犒赏一下军队——且不论这种犒赏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某种潜规则——那怎么可能让军队拒绝?
这种命令,谁会愿意听?
别说愿不愿意听了,怕是有人提出来,都会被别人觉得脑子有毛病,而不是觉得这人多么正直善良之类。
咱们自己不拿,就是爱护百姓,对百姓秋毫无犯了,这很好,这非常好,这体现了国朝连军中也人人知晓礼义,深受圣人教化;但是百姓们主动给,还不允许要……这是脑子有病!
将士们确实辛辛苦苦打了胜仗,难道让他们连庆贺一下都不让?
想到这里,赵匡胤搓了搓脸。
说实话,他也觉得这句话不太对,这个军纪有毛病。
别的不说,军中有时候确实是要靠一些获胜后的战利品作为对将士的犒赏和安抚的——虽然这个战利品也不是说就要抢掠百姓吧,但是……
当然,如果一支军队真的能够把这样的军纪也执行下来,赵匡胤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他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怎么做到让所有人认同这样的军纪,又让所有人都愿意严格执行的?
不去抢掠百姓不说,可能连百姓主动给出来的东西都绝对不拿——这是怎么做到的?
按照赵匡胤的理解,不去抢掠百姓、不多要百姓的东西——不是一点东西都不拿——这件事情,很多时候也只是能够在某支军队的家乡能够做到。
毕竟,大家都是这个地方的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周围都是熟悉的父老乡亲、亲人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亲戚的亲戚……换言之,大家都是自己人。
自己人,只要情况还允许,那当然不会去抢自己人了啊,也不会拿走太多自己人的东西。
可一旦到了外地,这支军队就不会这么做了——他们还会是该怎么拿就怎么拿。
如何能够让不在自己家乡的军队也能严守这样的军令,不抢掠百姓,令行禁止?
那个“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的军队,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赵匡胤对这个问题的兴趣被提到了最高。
甚至,他都没心思去关注黄巢的起义故事了——反正经过结果他已经知晓,确实没有必要再那么认真地听下去。
还是思考思考这支军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在大宋能不能也做到、哪怕没有那么完美地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