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求内陆各省,都把牛羊驱赶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城,统一屠宰后才能卖;
还要交屠宰税、贸易税、出口税。
双方的利益没法协调,一直吵吵闹闹;
这个就出现了“集权派”、“联邦派”。
这里面有个大聪明,看到这种长期的吵闹,直接跑出去独立建国。
这就是乌拉圭。
剩下的省份,政治手段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有军事手段解决。
1819年,由布宜诺斯艾利斯主导,制定出一部中央集权制宪法,但联邦派却不接受;
然后双方爆发战争。
“集权派,第一次输了!”
1826年,集权派又搞出一部中央集权宪法,又引发内陆省份反抗;
“集权派,第二次输了!”
连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都被联邦派控制;
这个牛人,叫做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
他得到联邦派的支持,又控制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兼任省长。
于是将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改名为“阿根廷邦联”,一种比较分散的体制,很像“欧盟”。
这个国家没有统一的军队,也没有统一的政府,甚至没有国家元首;
大家各自玩各自的,能够证明他们是一个国家的,只有“阿根廷邦联”这个名字。
罗萨斯“在位”期间,发动了着名的“荒漠远征”行动;
将南方印第安人控制的巴塔哥尼亚纳入阿根廷邦联;
但他的脑子有点不正常,他虽然是个联邦派,但也是自私的。
一边打压省内的集权派;
一边又搞起贸易保护,甚至控制巴拉那河的航运,一再加强自身的独裁权利。
实行考迪罗主义独裁统治。
搞贸易保护;
内陆省当然不愿意,最需要阿根廷廉价牛羊肉的盎撒人和高卢人也不愿意。
于是;
内陆省联合起来,在借助两国的支援下,独裁近二十年的罗萨斯被赶下台。
“‘伪’集权派,第三次输了!”
内陆省的联邦派决定,自己搞一部新宪法;
规定阿根廷全境实现自由贸易、河流自由航行和国民收入按比例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