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很珍惜跟魏绍学习的机会,越发刻苦。
有位良师指导,陈远考中解元。
消息传回照西县殷氏高兴的差点晕倒,陈家那边却颇为尴尬。
有个如此出息的儿子陈满仓是骄傲的,但村里人都知道陈远是殷氏供出来的秀才,举人老爷又是他姑姑姑父供出来。
陈远将来无论走到哪一步,跟陈满仓都没有多少关系,更不可能照拂异母弟妹。
陈满仓很后悔,早知今日,当初他就不会因为两个女人跟殷氏有了裂痕,更不会愚孝的得罪了妹妹妹夫。
可转念一想,若是一家人和和美美,陈远又未必有现在的出息。
一切都是注定,后悔也是枉然。
陈满仓心里难受,在炕上躺了几天接受了现实。
他就是个平凡普通的人,这辈子就扎根在乡村老老实实过着庄稼汉的日子。
他将最小的两个儿子同时过继给陈丰收,感激他多年来毫无怨言的付出,两兄弟正式分家。
陈丰收夫妻没有太大的理想,就想要个儿子为他们养老送终,死了也有后世子孙祭奠,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
也算是求仁得仁。
姑姑是国公夫人,有个弟弟是举人,陈月的婚事却高不成低不就,殷氏有些犯愁。
陈月没有做官夫人的愿望,也不想嫁入大户人家,只想找个知根知底可心的人,过的简单快乐。
她跟顾善打小认识,顾善做了里正后时常要来县衙办事,每次来必然要给殷氏娘几个带些自家以及山里产的吃食。
一来二去两人就看对了眼。
殷氏希望女儿嫁的好,但又不希望女儿嫁的太好受婆家的气。
小伙子人不错,顾善奶奶人和善,顾善的娘早已改嫁跟顾善断了往来,新媳妇进门就能当家做主。
顾家虽没有多少闲钱,但这些年顾善前后一共开出八九十亩良田,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既然陈月喜欢殷氏就遂了她的愿。
嫁妆是镇上的两间带院子的铺子,以及一些压箱底的银子。
陈月跟顾善成亲后在镇上开了个点心铺子。
不久陈近也娶了妻。
也是在城里做买卖的人家的姑娘,陈近跟她青梅竹马,有深厚的感情。
四个儿女两个已经婚嫁,就只剩下陈远和最小的女儿还没成亲,陈远的亲事殷氏不想管的太宽,自有孩子的姑姑姑父帮他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