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突兀来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5

贵族观摩团啊,大军反杀了沙俄东扩的‘心’。

只有抄了实权贵族老窝,才能真正影响国策。

陆天明兴致勃勃,撸起袖子大马金刀落座,带俘虏,老子好好审一审这群王八蛋。

然后…

西行最搞笑的一幕出现了,一群人叽叽喳喳,互相指着自己的嘴巴竭力解释,再拍打耳朵表示听不懂…

逐渐排除汉语、蒙语、突厥语、波斯语、斯拉夫语…

全排除了。

罗刹语是斯拉夫语的一支,当下很小众。

陆天明发愁看着他们,没有一个能连起来的桥梁。

岱青不过是在伏尔加河见过这些人他,只懂有限的几个斯拉夫语单词,还是哥萨克的地方语,跟罗刹不一样,无法转述。

成吉思汗一统蒙古的时候,语言就没被统一过,是古蒙语、突厥语的糅合,东西蒙古除了贵族,牧民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辽东、漠南蒙古族是元朝本部后裔,他们的语言还算统一,但结合了汉语、藏语之后,也与漠北老家的不一样。

尤其是喇嘛传教后,藏语对漠南的影响比较大,变成了汉藏系蒙语,漠北有喀尔喀蒙语,漠西有卫特拉蒙语,阿尔泰北面还有突厥蒙语。

岱青能听懂巴图说话,巴图也能听懂岱青说话,是他们本身就各自懂三种蒙语。

汉语对巴图是‘外语’,能流利说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

当今天下,百姓嘴边的口语,与官场高度浓缩的书面语是个鸿沟,大明自己的百姓都一堆文盲,让巴图读写需要很长时间,没必要强迫。

陆天明也能大概听懂与藏语结合的蒙语,但在这里没什么卵用,发音好似差别不大,意思却大相径庭。

东亚草原是汉语、藏语、蒙语的混合变种,整个中亚都是突厥、蒙古、波斯、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的混合变种。

瓦剌本身也有自己的卫特拉语系,很多人还能熟练读写藏语,但那是和硕特、准噶尔两部,北面的土尔扈特、杜尔伯特更习惯突厥蒙古语。

布哈拉、哈萨克、莫卧儿、克里米亚、西伯利亚、阿斯特拉罕的语言听起来音调相似,实则都不一样。

这不是说方言,四百年了,已经定型了,只有贵族懂那么两三门语言。

这种‘乱炖’的语言有个统称,叫阿尔泰语系,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是三大分支,细分起来60多种。

满族的语言也是结合蒙语、通古斯语出来的,捕鱼儿海的林中百姓部落就是通古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