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县不大,人来人往,街道两边还有很多人在摆农货。
应该今天刚好是集市。
徐闻找了个当街的小店,一来歇脚,二来打探消息。
趁店家端上米饭小菜的时候。
徐闻问道:“店家,可知道大儒王应鳞家在何处?”
店家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小老头,脸色怪异地看了徐闻一眼。
低声问道:“朝廷来的?”
徐闻不置可否,想看看店家要说什么。
店家见徐闻不语,一咬牙,道:“我就是王应麟,《三字经》应该就是我写的。”
“啊?!”徐闻傻眼。
“店家,莫要开玩笑,你就算识字,也绝对不是大儒。”
店家道:“我虽然不是大儒,但我的名字确实叫王应麟。”
“有官方记录在册的,你尽管去衙门查证。”
“我爹说,我是背着《三字经》出生的,定是上仙预言之人。”
“只可惜呀,上仙借我之书,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说着,一副儒生模样,摇头晃脑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徐闻斜眼。
能写出《三字经》的大儒,就算仙师借了他一本书,岂会一篇文章都写不出来,还沦落到街边开小店?
念了几句,“店家王应麟”道:“公子,你若是朝廷派来寻找上仙预言的大儒,找我就对了。”
“那《三字经》借了我两百多年,润笔费多少分我一点。”
徐闻、铁东无语。
隔壁卖猪肉的屠夫听到“店家王应麟”的话语,眼睛一亮:“朝廷又来人了?”
“哎哎哎……天使大人,我才是王应麟。”
“我可不是王老头那假货,连首诗都作不出来,还好意思说自己是预言中人。”
“咳……天使大人且听:”
“夜里宰猪听鬼叫,猪圈石头三字跳。”
“左手握刀右手抄,猪血当墨涂墙笑。”
“论语有如猪下水,孟子可比猪肝妙。”
“自恃应合三字经,王屠本是孔门料。”
念完之后,“屠夫王应麟”舔着脸问道:“天使大人,我这首诗如何?”
“诗里有论语、有孟子,还有三字经,总不能错了吧?”
店家王应麟气道:“王屠夫,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这首诗是花了一百文钱,找东市的王家润色的。”
屠夫王应麟反唇相讥:“总比你王老头一百文钱都不肯给,还想当预言中人要好。”
“你……我没你那么没脑子,白白让人赚了一百文。”
“哼,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咳……天使大人,我不是说你是狼呀。”
两人这么一吵,周边的市井百姓都听到了。
纷纷涌了过来,叫道:“朝廷又来人了?”
“天使大人,我也是王应麟呀,可别认错了。”
“胡说,我才是正宗的。啊……人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