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科举的尴尬之处

“河北、山东、河东等地,本在齐国治下多年,参加过数次科举,之前,不也没江南人吗?此番有何不妥?”韩浩皱眉道。

作为分管礼部、户部的参知政事,韩浩在科举这事上,也是有管理责任的。

不过韩浩说完,三省六部的头头,却是看向了赵鼎。

赵鼎当宰相,已经十多年了,可谓是劳苦功劳,积威甚重~

赵鼎刚在看试卷,没有参与讨论,实际上前半截的讨论,确实可以不听,主要就是朱胜非在证明自己没有徇私舞弊,就这么个事。

倒是也没人刁难他,问几句也不算刁难,如今中举的都是江南地的,多少有些说不过去,讨论一下罢了。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怎么处理的问题。

赵鼎还在看试卷,没说话,韩浩只得继续说道:“咱们齐国历来缺官吏,读书不错的,早拉来为官做吏了,此次科举,不及南方本就寻常,何况···”

韩浩顿了顿,道:“这参加科举的人物中,本就有不少,曾经在前朝做过官的。”

韩浩算是把话说明白了,有这档子事,一点毛病都没有。

齐国治下,本来就科举了好几轮,有读书种子,早做官去了,所以这次科举,考不过江南很奇怪吗?

再说了,江南之地新下,前朝官吏是一概不用的,基本都是从燕京城发过去的官吏主政。

那曾经中过进士的那些人,又没有多大罪过的,不曾被追责,赋闲在家,这次科举又没说不许人家参与,许多人便是一年之内,完成乡试,会试,人家曾经中过进士,是有真才实学的。

“嗯,韩相公此言甚是,这文章,不是牧百里之民数载,写不出这般文章的。”赵鼎终于开口了。

王烨点点头,这事算是弄清楚了,然后呢?

王烨看赵鼎。

宰相,就是这个时候拿来用的,甚至就是王烨的意见,都得在赵鼎之后,这是规则。

王垚站在王烨身后,依然在学。

只能说,这间屋子里面,都是人精,这里面的水很深,门道很多,一直都在学。

“既然是以文章取士,那便看文章便是了,若是他处学子有意见,便把这一百九十九篇文章,都贴在皇榜之后。”赵鼎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鼎话说完,太和殿内只剩下一片点头的。

不然呢?

按照地域给名额?

那齐国是一整个国家,还是多地区的联盟?

山东河北有了,日本,远东是不是也要有,有几个?

所以这种事情,就是这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