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校场领饷,不带甲兵

太行山巍巍八百里,纵贯南北。

与其说太行是一座山,更不如说像一条线。

这条线东西窄、南北长,分割了华夏的第二、第三级阶梯。线的东边是华北平原,西边则是山西高原。

也就是现如今的大明山东河北区块,和大唐山西区块。

东西向的河流河谷将太行山分割成了几块,也联通了东西两个地理单元。

这些河谷,便是著名的“太行八陉”。

自春秋战国以来,太行八陉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而李明认为,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将要决定唐、明两个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

…………

太行八陉的最南端,轵关陉。

这里和华夏的历朝国都基本在同一条纬度线上,左边是长安咸阳,右边是洛阳开封。

“打起精神来好好巡逻,仔仔细细地搜查山上的每一个角落,连一头野猪都不能放进来!

“要是让任何一个伪明细作混进了关隘,老子敲你们砂罐!”

又是新的一天,负责此处关隘防御的程知节按这几个月的惯例,每天一大早就向手下的士兵做着训示。

听领导又双叒叕重复着老三样,士兵们也疲了,有些三心二意地听着。

“你妈妈的!”

程知节的老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从马上翻了下来,怒气冲冲地走进队列之中,对着一个打哈欠的士兵就是飞起一脚。

“你敢再打瞌睡,老子就让你每天睡够十二个时辰!”

回到了军队,这位老瓦岗可没有在京中宫里那么谨小慎微了。

他又变回了那个粗鲁豪放的三板斧程咬金,全程骂骂咧咧的。

副将赶紧劝道:

“将军请勿如此动肝火。将士们有所松懈也是情有可原。

“这几个月下来,大家日日巡山,夜夜值守,都很疲劳了,却连半个敌人都没有见着,军中难免会产生倦怠。”

副将倒不是替那不知死活的小兵开脱,他是怕程知节一大把岁数了,万一怒火攻心一口气没喘上来,噶了,那就完蛋了……

“啧,你怎么也这么不明事理?老子杀的人比你吃的鸡都多!

“我军面临着什么情况、士兵会产生什么情绪、军营中蔓延着什么传言,老子会不知道?!”

程咬金朝那多管闲事的副将瞪了瞪大眼珠子,把火力转向了那倒霉蛋,唾沫横飞地训斥道:

“可越是这样,我们就越不能懈怠!

“你们和李明打过交道吗?朱雀门之夜,我可是直接和他交过手的!

“老实告诉你们,那厮最是狡猾刁钻!越是你们想不到的地方,他越是会钻!

“他的那群山匪士兵,现在说不定就藏在太行山脚下的哪片密林子里,就等着你们放松警惕,突然给你们来一下子,噶你们的头皮!

“到时候你们头皮没了,可别赖老子没有带好队!”

老将军摆出了一副教训后辈的架子,滔滔不绝地说教起来。

说得一大帮子大头兵是两股战战,头皮发凉,总觉得背后凉飕飕的。

生怕太行山里的树说起了辽东话,突然窜出来发动无耻偷袭,把他们的头皮都给收走。

副将则听得满脸黑线。

老将军,您说的那个“山匪”是不是您自己……

“好了,不和你们瞎扯淡了。出去干活!”

程知节吹比吹得口干舌燥,大手一挥。

“遵令!”

士兵们的工作积极性倒是上来了,回答得很有精神。

毕竟事关自己的头皮,谁也不敢开小差了,兢兢业业地开始了新一天的防御、巡守任务。

哈欠~背着所有人,刚才还很精神的程大将军,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哈欠,旋即扇了自己一个耳光,强行振作起来,系紧盔甲系带,嘴里低估一句:

“唉,那小猢狲到底在策划着什么……”

别说底下的小兵,程知节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深山老林里面守株待“明”,也等得快长蘑菇了。

他对敌人的渴望,简直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

因为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建功立业,向陛下证明自己。

哪个陛下?当然是当今圣上,永庆皇帝李承乾陛下了。

众所周知,瓦岗寨众人当年(去年)集体站错了队,紧密团结在摄政李治的周围。

然后嘛,发生了什么就不必多说了——

被李世民和李承乾双龙合璧,从大非川狂暴轰入,狼狈下台。

而对李治座下头号走狗程知节来说,他的现状尤为尴尬。

这从他被新皇帝派遣到太行山深处的轵关陉,就能看出一二。

别误会,程知节是被“派遣”,而不是被“打发”来的。

因为对大唐来说,这地方可太重要了。

轵关陉东起太行山南、黄河之北的沁阳,向西直穿王屋山,出了就是中条山。

只要翻过中条山,就能绕过函谷关,长安门户潼关就水灵灵地横陈在眼面前了!

也就是说,关陇的咽喉距离反骨的山东河北人,只隔了轵关陉这一条马路!

因此,唐军常年在这里驻扎着一支精兵,防范山东佬突然背刺。

早在薛延陀大闹河北之时,李治还特意加强了这里的守卫。

而在河北正式易主、加入大明的反唐大业以后,李承乾进一步加强了此处的防御,并任命稳重而又不失血性的老将程知节为此处的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