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草木皆兵(字面意义)

“右满舵!收帆,收帆!不想被水鬼拖进海里就特么赶紧收帆!”

暴躁的船长大声喝令着,可是他的怒吼被淹没在惊涛骇浪之中。

东海,波涛汹涌海况高。

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庞大的大唐船队仿佛一群蚂蚁一般,被狂风吹得七零八落。

李世绩坐在船舱里,面色苍白。

“尉迟敬德那个老滑头……没想到他说的是真话啊……”

当尉迟敬德以“不熟水性”为借口,拒绝了皇帝的征召时。

大家还以为这不过是老黑炭头随便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没点水性,还真不能在夏秋季走海船。”

李世绩虚弱地喃喃。

“大总管!”

舱门被砰地一脚踢开,大嗓门儿的船长红光满面:

“真是天佑大唐,今年夏秋的海波格外平静,连台风都没有刮!

“我们马上就要驶离扬州港啦!”

什么?!今年还算是个小年吗?

什么?!到现在还没出港吗?

短短两句话,让李世绩深切体会了大海的残酷,以及尉迟老黑炭的套路。

“呕~”

…………

次月。

碧蓝的大海上。

“哈~”

李世绩凭靠着船栏,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

乘船就像娶个丑媳妇回家,吐着吐着就习惯了。

现在的他,只想把这些天在船上受的折磨,加倍发泄在伪明那群叛匪的头上。

相信自己麾下的六万步卒也同样憋着一股气。

现在,船外的景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海水。

西边的海岸线历历在目。

一条苍黄的黄龙奔腾而来,狂暴地将海量泥沙轰入蔚蓝的大海,在入海口形成泾渭分明的界线。

黄河,华夏文明的摇篮。

她的流经之地,便是大唐最为富饶、人口最为稠密的中原地区。

也是这支大唐船队的目标所在。

“终于到了!”

李世绩仿佛闻到了厚重的泥土气息。

从扬州出发,经东海一路北上至渤海,黄河入海口就在前方。

大唐的船队一路有惊无险,终于穿过了最危险的一段旅程。

一共六万精卒,还算完整地抵达了出海口,并没有遭受明显的损失。

这不仅仅是因为老李家的祖宗显灵,让台风自动改道。

更是因为,唐军特意推迟了启航的时间,躲过台风高发的月份,在“兵贵神速”和“保证海运安全”的天平两端,尽量达成平衡。

勉强达成了“我全都要”成就。

“但愿东都洛阳能吸住李靖的注意力,别让他提前察觉后院起火了……

“呵,我在想什么?怎么能质疑太上皇陛下的决策?

“中原的核心、关中的锁钥就在眼前,谁能抵抗这个泼天的大功?”

李世绩踌躇满志。

不消说,出发的命令是李世民陛下亲自下达的。

早一天容易撞上狂风骤雨,晚一天可能让李靖跑了。

这绝妙的时机,凝聚着天策上将戎马一生的经验和直觉。

“六万精兵,尽在我手……”李世绩深吸一口气。

毫不夸张地说,大唐的精锐就集中在此了,没有太上皇坐镇,彻底归他李世绩统辖。

而洛阳那边摆着的,不过是装备不齐的二线守备部队而已,纯粹是为了牵制明军。

这是唐军战略的精髓,让敌方在二选一中,猜错主力的方向。

兵行险招,也是无奈之举。

一旦战争拖长,就从纯粹军事的比拼变成了政治、经济、人口的全方位竞争。

这就是李明的舒适区了,打消耗打烂仗,大唐不是伪明的对手。

唯一的胜算,就是以肥沃富庶的中原大地为饵,诱敌深入,再从黄河后方包抄,创造一举歼敌的战机。

只有把战争缩短,把双方的较量局限在军事的层面,大唐才能利用丰富的经验打败敌手。

李世绩能换掉李靖,那伪明那边有谁来换李世民吗?

大唐在这场田忌赛马里,是占据优势的。

“大唐社稷的存废,就在我手中……”

李世绩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