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我军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古寿三看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个可以趁火打劫、谋取私利的绝佳时机。
他迫不及待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的上司姜无发请示,
意图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在我军背后给予致命一击,
企图在这场乱世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姜无发,这位曾经受过俄曼瑞克人恩惠的军阀,
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民族大义。
他看清了国际局势的复杂与多变,
明白了俄曼瑞克人的真实面目——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在乎谁是正义的一方。
在姜无发的心中,
不管是俄曼瑞克人还是膏药倭寇,
都是华夏的外敌,
而我军与姜无发之间的矛盾,不过是内部纷争罢了。
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恩怨显得如此渺小。
因此,在我军有难之际,
姜无发实在无法狠下心来帮助外人欺负自家兄弟,
他坚守着内心的底线,多次拒绝了古寿三的请求。
但在古寿三看来,
不管能不能将侵略者赶出华夏,
我方始终都是他的敌人。
他心中充满了对我的仇恨与嫉妒,
认为不如趁此机会,解除这一后患,为自己的野心扫清障碍。
因此,在姜无发多次拒绝他的请求后,
古寿三不再请示,
而是自作主张,开始在黄河岸边制造摩擦,
企图通过小规模的冲突来试探我军的底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更大规模的进攻做准备。
这一举动,无疑为晋省解放区的西侧增添了几分不安与动荡。
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
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
古寿三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系列举动,到头来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冯迟的C27军作为离前线最近的部队,被紧急调遣至黄河岸边。
几个月来,古寿三的眼睛如同鹰隼一般,紧紧盯着冯迟的一举一动,
但冯迟却表现得无懈可击,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渐渐地,古寿三放松了戒备,以为冯迟仍旧是自己麾下一名忠诚将领。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冯迟和我方地下组织精心策划的结果。
冯迟心中早已萌生转投我方的念头,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契机。
他深知,一旦行动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一直隐忍不发。
终于,那个期待已久的契机来了。
一个寒风凛冽的傍晚,冯迟借视察前线之机,
带着两名忠诚的警卫员,踏上了冰封的黄河。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步一步地穿越冰面,来到了我方阵地。
那一刻,冯迟的心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