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明帝国的宣传和教育走上了朱棣想要的道路后,朱棣决定继续放权朱高炽,看多了后世皇室权谋斗争的历史以及对朱高炽能力的信任,逐步退隐后宫,做一个吉祥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天,阳光明媚,朱棣在他那宽敞而又典雅的书房里,召见了他的长子朱高炽。书房里的陈设简洁而不失庄重,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朱棣端坐在书桌后的太师椅上,神情严肃而又略带期待。
朱棣颇有感触的对朱高炽说:“高炽,如今伴随在朕身边的只有你和你的四弟了!高煦和高燧已经去海外开拓疆土,再见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这些年你也辛苦,承担了大部分的政务,才让父皇我能够静心思考很多东西,从而一举将大明的宣传话语权以及教育收归朝廷,引领走上正轨!”
朱高炽连忙恭敬地躬身,说道:“父皇言重了,这一切皆是父皇之功。您雄才大略,运筹帷幄,早有将宣传话语权与教育收归朝廷之宏图。儿臣不过是遵照您的指示,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实在谈不上辛苦。您高瞻远瞩,定下诸多良策,才让大明有如今之局面。儿臣身为太子,为父皇分担政务,本就是分内之事。况且两位弟弟去海外开拓疆土,亦是为大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儿臣只盼他们能一切顺遂,早日归来。儿臣会继续勤勉努力,不辜负父皇的信任与期望,将政务处理妥当,让父皇能安心休养,安享盛世之福。”说罢,朱高炽又深深一拜。
朱棣叹了口气说:“为父走到今天无一日不是如履薄冰,有时曾想何时才能走到对岸。如今已是累了!朕想你应该进一步担当起这大明治国理政的重任。”
朱棣郑重的说:“朕决定,在你现在的权责基础上更进一步,授权你监国,也就是法定意义上的代理行使皇帝职能的权力。”
朱高炽心中一震,他想起这些年在政务上的摸爬滚打,无数个日夜的操劳,深知这权力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抬起头时,朱高炽眼神坚定,“说道:“父皇,儿臣惶恐。儿臣虽一直尽力辅佐父皇处理政务,但这监国之责重大,儿臣深怕有负父皇重托。且父皇春秋正盛,精力尚足,实不必如此。”
“若父皇心意已决,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以父皇为楷模,恪守祖制,保我大明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在父皇退隐后宫之时,为父皇守护好这盛世,”说罢,等待朱棣的回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和历练,朱高炽终于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曾经对于储君地位的担忧以及对朱棣是否担心自己大权旁落而故意考验自己的种种猜测,都不过是庸人自扰,完全是毫无根据的焦虑罢了。
如今的朱高炽深知,他的父皇所谋求的并非只是眼前的一时之利,而是更为宏伟的千秋大业!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朱棣逐渐将权力下放给自己,同时也在收缩自己的视野,将精力集中在几项对大明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国策之上。
其中,鼓励科技研发便是一项重要举措。朱棣深知科技的力量,它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他大力支持各种科技创新,鼓励学者和工匠们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为大明带来更多的技术突破和进步。
此外,推行男女平等也是朱棣的一项重要国策。他认识到,释放女性劳动力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和权利,让她们能够参与到社会生产中来,不仅可以增加劳动力,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教育改革同样是朱棣关注的重点。他明白,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其教育体系的质量。因此,他致力于改革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有才华、有品德的人才,为大明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文宣话语权体系的改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些重大国策无一不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着想,它们将为大明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
这一次提出让自己监国,再放权, 肯定是有更大的谋划!所以自然自己也要勇于承担,继续自缚手脚已经不是明智之举!
朱棣欣慰的笑了!我儿已然有君王之相
炎黄社理事会讨论通过大明宪章(试行版),规定了朝廷的行政决策权归于内阁,由内阁总理大臣行使,而大明皇家军队的领导机构是大都督府,由大明皇帝兼任,并对大明皇帝负责。立法权限和内阁重大人事决策权归于国会。司法由大理寺负责。上述机构由炎黄社理事会领导。
永乐十二年,国会召开,通过了大明宪章(试行版),同时一致通过了朱棣提出的太子朱高炽监国以及明确监国的最高权限。
政务上,监国期间可以监国太子名义签署一般政令、主持日常朝会、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的权利。授予称号以及荣誉。
代皇帝行使主持祭天、春祈(先农坛亲耕)、夏雩(求雨)、秋报(社稷坛谢神)、冬烝(太庙祭祖)、出师祭旗、献俘太庙、大阅兵。
相当于现在朱高炽离皇帝位只差一步,皇帝的权力有90%都授权了他!一时间威望日隆!
当然受限于很多因素,朱棣并没有把权力一股脑的全部给朱高炽,而朱高炽也不可能去要求或者说一股脑的接受。否则这个国家就会乱套了,政出多门。毕竟很多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就算朱棣父子二人愿意这么做,官僚体系也不允许,毕竟朱棣还在皇位上,大明尽管明面上已经渐渐有盛世的迹象,但是皇帝春秋鼎盛便选择退位,这会有损朝廷的威望。
朱棣的下一步计划就是谋划殖民海外的事情,大明的藩王迁藩的问题也将被提升至重大国策。
()
当大明帝国的宣传和教育走上了朱棣想要的道路后,朱棣决定继续放权朱高炽,看多了后世皇室权谋斗争的历史以及对朱高炽能力的信任,逐步退隐后宫,做一个吉祥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