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内外黄庭

成道天书 鸿书 10078 字 1个月前

石中观想参详了《黄庭经》,知道这是一部道门上清派的主要经典,也被内丹修行者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

《黄庭经》成书年代,大致介于东汉晚期到晋朝以前。又名《老子黄庭经》,是道门养生修仙专着。《黄庭经》主要的内容包括《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又新增了《中景经》。

《黄庭经》原作据说是圣人老子所着,也就是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所写。后来由天师道魏华存新创,为道门传道世人,而普传于世。

《黄庭经》多由七言歌诀组成,《外景经》一百九十七句,《内景经》四百三十二句,说的皆是道门存神养气的修持之术。

《黄庭经》的要义在于,其将世人之体的五脏六腑、骨节毛孔与天神一一对应。认为人身的每一个生死门户都有主管之神,只要存思诸神,使之返归体内,便可得道成仙。

《黄庭经》存思诸神的具体方法是“内观”,或称“内视”,凝神静虑,使人的意念与天神相汇,便可达到天人合一的神仙境界。(此一点,与石中观想参详之法,大相径庭,如出一辙)

《黄庭经》在汉代流行的五脏神基础上加以扩展,提出了三丹田、八景、十二真的人体身神论,清晰地描述了这些身神的名称、外貌及功能。

《黄庭经》为上清派重要经典,全真道功课之一,被道门内誉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黄庭经》为历代炼气养生者所重视,不断研习、缮写、注释者不乏其人。

唐末五代的炼气养生家,道门吕祖吕洞宾曾有一首《题宿州天庆观诗》云:“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宋代时,诗人陆游喜好养生之术,他在《道室杂兴诗》中说:“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经。”足见后世养生家对《黄庭经》的重视。

后来修道者,根据现有史料,略窥《黄庭经》年代之上下限,《外景经》之韵例似比《内景经》更古更早。

《外景经》韵例可早到两汉,晚不过三国时期。《内景经》韵例与东汉魏晋诗文用韵相合,而以魏晋尤为可能。立足于用韵烙印时代,重新审视史料,将会使修者得到新的启示。

《列仙传·朱璜》有云:“朱璜者,广陵人也,少病毒瘕,就睢山上道士(黄)阮丘丘与璜七物药,日服九丸。

百日,病下如肝脾者数斗与《老君黄庭经》,令日读三过,通之,能思其意,如此,至武帝末故在焉。”

又《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九《黄庭真人传》有云:黄庭真人王探,字养伯,太原人也,常以朝元炼藏,吐故纳新,为务仙人赵先生遂授以黄庭内修之诀及泽泻丸方。依按累月,顿觉神异,年九十一岁,以汉武帝元朔六年戊午正月,西灵金母遣仙官下迎授书为太极真人。

汉武帝好神仙,故皆托之於武帝之世。如拂去其飘忽无据的仙气。

联系东汉以还黄老道的迅速传播,以及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边韶奉桓帝之命作《老子铭》已有“出入丹庐,上下黄庭”等语之史实。可见当时丹庐、黄庭、道教、老子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

缘此而来体味“黄庭内修诀”、“《老君黄庭经》”之名称,似乎不应该感到不可思议。

降及汉末曹魏,张鲁统治汉中数十年,大行五斗米道。张亡后,诸祭酒不能统一於一人领导,遂有人申饬戒令,此即今见《道藏》所收《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中的《大道家教令》,该教令作於公元255年,令有“何以《想尔》《妙真》,三灵七言”、“《妙真》自我所作,《黄庭》三灵七言,皆训喻本经,为《道德》之光华”诸语,此已足探知由“黄庭内修诀”到《黄庭经》的发展历程。

由《大道家教令》所述可以确信,公元255年,《外经经》已定型,并已作为天师道内部的教书。

而该年,被奉为上清第一代太师的魏夫人已三岁。夫人后为天师道祭酒,在上清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黄庭经》有诸多名家临本传世,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他们均从中探究王书的路数,得到美的启示。

然而也有人认为小楷《黄庭经》笔法不类王羲之,因此亦有真伪之辨。《黄庭经》引,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关于黄庭经,曾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

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

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 因此又俗称《换鹅帖》。

然《换鹅帖》无款末署不知其真假。“永和十二年(356)五月”至今流传只是后世摹刻的一本了!

小主,

《黄庭经》是道门重要的经典,它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统称《黄庭经》。传说是西晋王朝(公元265-317年)时天师道着名的女道士魏华存创作的。

另据考证,《黄庭经》应是为一男仙所着。其在华夏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解剖学以及养生之道,是华夏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

然因其行文隐晦,多设喻,所以当时只在上层士人中流传。对后来的医药学,解剖学,养生学有着巨大的影响与发展推动。

《黄庭经》重点论述的问题是,强调吐纳行气。勤于咽津滓海 时时保精、固精; 永持恬淡无欲。巩固守一之法。

论述了长生久世之道,述人体各主要器官的大略及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了修炼得法,又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有八景神镇守,合称二十四真神。人如果能调养真气,就能消除疾病,长生不老。

《黄庭经》还阐述了黄庭三宫及三丹田与养生的密切关系。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为宗旨,执行不殆为要诀。

《黄庭内景玉经》者,一名《太上琴心文》,琴,和也。诵之可以和六腑,宁心神,使人得仙也。

又名《大帝金书》,扶桑大帝君宫中尽诵此经。以金简刻书之,故日金会。

还有一名《束华玉篇》,东华者,东方诸宫名也,东海青童君所居。其中玉女仙人皆诵咏之。刻玉书之,故为玉篇也。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又名《上清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内景经》、《黄庭经》。晋·魏华存撰。

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参校版本有《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尾集第二册(简称辑要本)。清·董德宁有《太上一黄庭经发微》本(简称董本》。

宋金时期全真道高士,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是重阳真人的弟子之一。

刘处玄曾被金章宗完颜璟召见,问以至道。据全真道史料记载,刘处玄对《道德经》、《阴符经》、《黄庭经》这三部道经均有精研。

刘处玄以四言颂句的形式对《黄庭内景经》进行了注解,共分三十六章。

上清章第一。上清紫霞虚皇前,九天之上,异景非常。上有三清,中有玉皇。

太上大道玉晨君,超凡入圣,身外之身。海变桑田,玉貌常新。

闲居蕊珠作七言,蕊珠富内,肘后飞金。慈通颠倒,物外清吟。

散化五形变万神,甲乙庚辛,丙丁壬癸。万变神通,五形聚会。

是为黄庭曰内篇,黄庭内景,聚会群仙。妙通法海,诗吟万篇。

琴心三叠舞胎仙。心琴内抚,韵透青霄。胎仙舞就,灵耀彰昭。

九气映明出霄间,九转还阳,七返通灵。夜明光现,鬼骇神惊。

神盖童子生紫烟,紫雾红光,结成华盖。神通恍惚,无形不坏。

是曰玉书可精研,万经穷尽,玉诀精通。自然之道,圣德真功。

咏之万过升三天。无中咏出,万化枢机。十方三界,接引愚迷。

千灾以消百病痊,一念无生,众垢消除。性通杳邈,占得虚无。

不惮虎狼之凶残,抱道忘形,虎狼远避。背道着身,见兽自畏。

亦以却老年永延。外容有老,有形有终。内貌无形,仙寿无穷。

上有章第二上有魂灵下关元,地关紧闭,天门常开。神清气爽,结就灵胎。

左为少阳右太阴,左看甲龙,右看庚虎。交媾往来,自然真趣。

后有密户前生门。后户藏金,前门隐玉。无中常有,妙通一流。

出日入月呼吸存。阳降阴升,出火入水。逆顺颠倒,先要达彼。

元气所合列宿分,乾坤相合,妙用冲和。天清光显,万象森罗。

紫烟上下三素云。瑞云观步,紫烟覆顶。三台护我,虚无圣境。

灌溉五华植灵根,玉润琼芽,静收白雪。五华宫内,银蟾无缺。

七液洞流冲庐间。玄武金饭,朱雀玉浆。坎男离女,捧与天皇。

回紫抱黄入丹田,紫烟光袅,妙慧相迎。觉花不谢,气爽神清。

幽室内明照阳门。要明神室,内阐阳门。东西相会,物外乾坤。

口为章第三。口为玉池太和官,

口杯玉液,知味熙熙。咽过重楼,始遇真人。

漱咽灵液灾不干,琼浆频饮,九九相交。迸出霞彩,天地难保。

体生光华气香兰,灵台轩豁,宝珠光莹。探得铅霜,汞通贤圣。

去灭百邪玉炼颜,清静无为,心如霜雪。圆耀当空,十方明彻。

审能修之登广寒。昆仑顶上,唯占清凉。明珠一颗,万道霞光。

昼夜不寝乃成真,阴尽阳纯,无眠无梦。体若虚空,修成铅汞。

雷鸣电激神泯泯。霹雳一声,冲和交泰。显出至神,万物之外。

黄庭章第四。黄庭内人服锦衣,中央赤子,体挂六铢。作伴风月,为邻虚无。

紫华飞裙云气罗。天书紫诏,来召婴娇。大罗朝圣,速系云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丹青绿条翠灵柯。藕花芗里,风摆金丝。宝瓶之内,别有一枝。

七蕤玉龠闭两扉,七星宫内,常闭金扉。宝花台上,无相容仪。

重扇金关密枢机。九重玄户,玉锁金关。妙通万化,内结三丹。

玄泉幽关高崔巍,三峰顶上,万派飞泉。仙宫宝所,异景相连。

三田之中精气微。稳驾木牛,三田耕透。时两频润,琼芝灵秀。

娇女窈窕翳霄晖,月娥抱定,日里飞鸟。交光灿灿,结就元初。

重堂焕焕明八威。楼上月光,重堂性烛。内外俱明,八仙享福。

天庭地关列斧斤,抱一强兵,外魔斗敌。护法神人,慧斧常劈。

灵台盘固永不衰。绛宫赤子,捧出神珠。光生万道,晃耀空虚。

中池章第五,中池内神服赤珠,华池清彻,上有飞鸟。不神而神,衣挂连珠。

丹锦云袍带虎符。五方异锦,修成六铢。岩前骑虎,遣怪飞符。

横津三寸灵所居,吸尽西江,三重焰赤。现出真灵,太虚无极。

隐芝翳郁自相扶。内采灵芝,磨开宝鉴。白莲出水,清香菡萏。

天中章第六。天中之岳精谨修,千朵奇峰,万株松桧。宝殿金门,中明圣帝。

灵宅既清玉帝游,嵩岳中天,上通玉帝。华岳金方,巨灵神异。

通利道路无终休,巨海明珠,昆仑美玉。运入中华,无穷仙福。

眉号华盖覆明珠,眉生瑞霞,化成宝盖。辊出神珠,内明法海。

九幽日月洞空无,九阳宫内,鸟兔交光。神机万变,天地难量。

宅中有真常衣丹,八境为邻,太虚性宅。脱了云衣,丹光赫赫。

审能见之无疾患。丹霞照耀,万病消除。性如秋月,体若虚无。

赤珠灵裙华蒨粲,珠光迸出,焰似飞星。常餐芝草,花玉成形。

舌下玄膺生死岸。楼上仙衣,功高体挂。换了凡躯,为调婴姹。

出青入玄二气焕,祥耀无情,金飞玉走。颠倒明明,形神不朽。

子若遇之升天汉。自然遭遇,玉性彰昭。便乘赤风,云外飘飘。

至道章第七。至道不烦决存真,真心不动,妙慧通灵。阴阳既济,物外真形。

泥丸百节皆有神。玉骨金筋,相连关节。一点神光,应物明彻。

发神苍华字太元,生而皓首,内貌无衰。悟字通神,妙达无为。

脑神精根字泥丸,根固精飞,神通霞彩。透入泥丸,字明法海。

眼神明上字英玄,至神慧眼,无上观天。一明万化,字达英玄。

鼻神玉垄字灵坚,细锄玉垄,勤种芝田。神书金字,上奏三天。

耳神空闲字幽田,自然响亮,神听潺湲。既明上善,应物方圆。

舌神通命字正伦,舌涌甘津,醍醐灌顶。自觉神清,妙通内景。

齿神锷锋字罗千,叩齿九九,庚甲交锋。字传万古,罗锦千重。

一面之神宗泥丸。太虚之象,无影真神。九阳宫阙,玉户通真。

泥丸九真皆有房,玄武二户,朱雀七门。内明开阖,唯现神道。

方圆一寸处此中,中华神宅,莹莹方圆。下侵九地,上通九天。

同服紫衣飞罗裳。紫云覆体,号曰黄人。阳纯阴尽,跨鹤朝真。

但思一部寿无穷,圣经万卷,法有三乘。上乘一步,悟者飞升。

非个别住居脑中,上下三宫,混合一体。乾坤灵象,泥丸之中。

列位次坐向外方,三十二天,中尊玉皇。圣明物外,光遍十方。

所存在心自相当。中天玉帝,四方天主。每方八天,各有宝所。

心神章第八。心神丹元字守灵,心藏于神,内明微奥。至象包含,汞铅颠倒。

肺神皓华字虚成,肺藏于魄,神光照耀。道合三才,自然明了。

肝神龙烟字含明,肝藏于魂,神明牝户。字通慧眼,阒然无阻。

翳郁导烟主浊清。离水上升,坎火下降。混合清浊,神通无鞅。

肾神玄冥字育婴,肾藏金精,神调胎息。字通圣妙,至明太极。

脾神常在字魂停,脾藏于志,抱道无离。神明枢要,用坎迎离。

胆神龙曜字威名。魂清胆壮,神定冲和。既明大象,谁采人魔。

六腑五藏神体精,六腑精通,五脏清澈。神丹炼就,脱壳飞升。

皆在心内运天经,神明天道,理合圣经。妙通万化,无爱无憎。

昼夜存之自长生。周天十二,内显神通。昏昏摸默,了达真空。

肺部章第九。肺部之宫似华盖,金经一部,绛宫三间。威仪法相,清静修丹。

下有童子坐玉阙,上清宫畔,下有玉阙。大悲童子,默传金诀。

七元之子主调气,七窍通灵,中明赤子。如龟喘息,海枯心死。

外应中岳鼻齐位。华胥中岳,上阐天门。内明五帝,众圣齐尊。

素锦衣裳黄云带,东西间隔,慧照中央。仙衣体挂,带现金光。

喘息呼吸体不快,妙非口喘,真非鼻息。赤凤来呼,乌龟去吸。

急存白元和液气,白气盈中,元神寂闲。玉液相传,微妙无极。

小主,

神仙久视无灾害,至真久视,佳趣观天。常常清善,物外无愆。

用之不已形不滞。神人无形,与道同体。万物无拘,乘风而起。

心部章第十。心部之宫莲含华,

大乘经内,至明道德。莲宫蛙隐,含光无极。

下有童子丹元家。圣凡两路,天上地下。至性天人,幻形物化。

主适寒热荣卫和,性阐玄开,自然颠倒。三真混合,祥烟光袅。

丹锦飞裳披玉罗,丹台婴姹,飞锦衣多。乘鸾跨凤,同上大罗。

金铃朱带坐婆娑。金声响亮,玉汞全真。太阳舞出,物外形神。

调血理命身不枯,骨筋血肉,道气精神。内真外假,借假修真。

外应口舌吐五华,口岂妄言,舌泯五味。天降神泉,不饮而醉。

临绝呼之亦登苏,绝庐明虚,垂光朗照。显出灵童,真欢真笑。

久久行之飞太霞。绛宫非久,蓬岛仙家。功成归去,永伴烟霞。

肝部章第十一。肝部之宫翠重里,甲方圣教,隐在中宫。神光万道,翠色千重。

下有青童神公子,九阳门下,物外人同。既闻真理,立祖明宗。

主诸关镜聪明始。宝鉴磨开,九关明彻。法明慧眼,气神相结。

青锦披裳佩玉铃,太和宫内,玉性玲珑。琼浆金饭,青锦重重。

和制魂魄津液平,虚心清魂,实腹静魄。玉润金真,大丹光赫。

外应眼目日月清。降日垂光,新月圆明。坎生二八,至妙虚清。

百疴所钟存无英,上悬金钟,病气常盈。广贪难满,存浊无英。

同用七日自充盈。七光返照,慧日充盈。不分昼夜,晃耀水晶。

垂绝念神死复生,垂慈念道,泯欲顾神。慧生于心,至妙金真。

摄魂还魄永无情。炼成魂魄,物外飞形。气散精竭,性沉幽冥。

肾部章第十二。肾部之宫玄关圆,精通法海,妙隐蟾宫。天花乱坠,遍布虚空。

中有童子冥上玄,大仙玉童,恍惚杳冥。功成蝉蜕,现出真形。

主诸六府九液源。阳和精固,神调六腑。玉液既萌,中央净土。

外应两耳百液津,耳听云雷,电闪龙降。逆顺交通,性无愚憨。

苍锦云衣舞龙幡,衬步金莲,法身明大。瑞气盈盈,结成华盖。

上致明霞日月烟。致虚极妙,两耀交光。大丹九转,体遍纯阳。

百病千灾急当存,无情病除,至善灾灭。察尽万有,太虚明彻。

两部水王对生门,阳道修生,阴道修死。三清九幽,明暗奥致。

使人长生升九天。仙升九天,鬼沉九地。圣凡生死,悟难迷易。

脾部章第十三脾部之宫属戊己,黄经妙法,藏在中宫。理明一诀,慧有万通。

中有明童黄裳里,中仙羽衣,赤表黄里。天圆七星,地方云履。

消谷散气摄牙齿。齿消百物,内外浊清。大肠藏秽,肾海收精。

是为太仓两明童,运般黍米,总入太仓。常餐金粟,玉藏清凉。

坐在金台城九重,金台之上,十二层楼。重城二九,光显瀛洲。

方圆一寸命门中。外方内圆,鹤引胎仙。命宫宝焰,上接三天。

主调百谷五味香,地产百谷,天生五味。万物生成,阴阳之气。

辟却虚赢无病伤,殢色形羸,清神实腹。死生两路,明明祸福。

外应尺宅气色芳,玄门开阐,妙通神宅。坎位清魂,离中静魄。

光华所生以表明。既通肾圣,内显真荣。三阳照耀,八表俱明。

黄锦玉衣带虎章,赤青黑白,戊己兼黄。中藏万锦,应化琼章。

注念三老子轻翔,佛老文宜,妙智难量。得一方知,体变真阳。

长生高仙远死殃。超凡入圣,物外无殃。大罗之上,朝现玉皇。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府精,甲龙庚虎,壬男丙女。颠倒倒颠,胆神明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