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徐贞观提亲

“禀将军,新式火器皆在其上,此番带上火枪千条,神威火炮二十门,雷弹、火鸦等若干……”

陈贵侃侃而谈,这个匠人此刻比一群军官都更兴奋。

新式火器的消息乃朝廷绝密,连枢密院的武臣都无法探知。

这近一年来,整个神机营关起门来造火器,哪怕是同属京营的“三千”、“五军”二营,也只知道神机营在鼓捣火器,具体进展一概不知。

并且,那帮人对火器的印象,也还停留在当初赵都安军演的时候。

殊不知,经过一年的攻坚和改造,如今的火器,比当初军演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很好,很好,”赵都安面露微笑,伸手入怀,取出一纸昨夜女帝命修文馆给他开具的“调兵令”,丢给石猛。

这份军令中,写明任命赵都安为临时督军,负责此次平叛。

调兵打仗,该有的程序手续,必须有,否则他这个三品少保可调不动一兵一卒。

石猛忙接过,展开看了眼,确认无误后,露出笑容:

“既如此,石某等人此行唯大人马首是瞻。”

“咦,这是……”忽地,眼神很好的汤平注意到,赵都安取调兵令时,“意外”露出的半卷圣旨。

“哦。这个啊,今早刚刚收到的。”赵都安一副浑不在意姿态,笑了笑,随手将圣旨丢给汤平:

“小公爷好奇,拿去看就是。”

说完,他调转马头,朝大军前方走去。

汤平疑惑接过,将被团成一团的绸布圣旨展开,继而眼孔放大,表情呆滞。

抬起头,见石猛等军官都狐疑看向他,汤平默默将圣旨递给了身旁的将领。

这名武官看完后,一样的瞳孔地震,然后默默递给第三人。

少顷,众人将这封“提亲”圣旨轮流看了一圈,不禁轻轻吸气,陈贵羡慕道:

“大人好福气。”

石猛恭敬地将圣旨折好,道:

“接下来,赵少保的命令,便是陛下的命令。”

若说调兵令,还只是给了赵都安一个督军的头衔,名义上真正的主将,依旧是石猛,那么这封圣旨,则真正令整个神机营明白,谁才是老大。

这时,远去的赵都安声音传来:“兵贵神速,开拔吧。”

不多时,郊外大军浩浩荡荡,启程向东,而考虑到青州军距离京城并不远,神机营全速赶路,最多明日,就可抵达。

……

皇宫。

御书房内,徐贞观一身白衣,青丝如瀑。

她静静站在书房门口,眺望城郊方向。

“陛下,提亲礼已送到赵府。诸位大臣,也已入宫,在偏殿等候。”

秉笔太监小步走来,停在回廊中,垂首禀告。

今日,是女帝回宫后,正式召开的第一次朝会,因李党政变一事各衙门忙碌太晚。

故而,女帝将今日上朝的时间延后了很多。

而这场朝会,无疑也有一大摊子事要她处置,青州边界是一处战场,今日朝会又何尝不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你觉得,神机营加上五军营,能迅速平定叛乱,不令青州军又逃回青州道的机会吗?”

徐贞观忽然问。

秉笔太监愣了下,没想到陛下会问自己,没有犹豫地道:

“青州兵少,恒王志大才疏,只一五军营,便可击败青州兵无疑,若加上神机营,自然毫无悬念。必战而胜之。”

这话并非吹捧,而是朝中普遍认为。

没人觉得,青州兵真的能威胁京城,众臣担心的,只有恒王见势不妙,跑的太快,一旦缩回青州道,再想去打,耗费的时间就太多了。

而如今,朝廷缺的就是时间。

“恩,”徐贞观点了点头,“摆驾,准备上朝。”

她转身,带着大批宫人奔着金銮殿方向走去。

然而就在走了一半,逼近午门广场上的时候。

突然,空荡的,还残余血污的广场上一名背上插着猩红的棋子的“传令兵”火速狂奔而来!

远远地,望见即将踏入金銮殿的女帝,这名传令兵几个猛冲,近乎仓惶地跪地,大声道:

“五军营飞鹰急报!!!青州叛军昨日主动开战,两军交锋,五军营……大败!!如今防线岌岌可危,恳求朝廷派兵,火速支援!!”

女帝愣住。

……

……

青州道边界。

朝廷五军营内,阴云笼罩。

中军大帐内,年约四十,脸庞方正的五军营指挥使袁锋面色阴沉,难看,坐于帐内,环视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