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SMT贴装也不是完全没有技术上的要求。
生产线的运转,设备的维护,以及具体手机印制电路板的贴装,手机结构件的冲压制造以及最终的组装、测试,都需要时间磨合。
前期的生产率,良品率都是一塌糊涂,复工率高得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还要接入目前同样不够成熟的供应链企业,需要付出额外的技术、工艺乃至体系管理上的磨合成本。
这一切在财务上的表现,就是接单越多,亏损越狠。
拿蜗巢科技内部的话说,星源时代的坑刚填上,又迎来鸿盈科技这个新的大坑。
星源时代一直以来都是萧良的个人公司,只要萧良能保证星源时代的资金流不枯竭,随便他怎么折腾都没事。
不过,鸿盈科技作为独立的港股上市公司,就不是萧良作为控股股东一个人说得算的,在某种程度上,董事会的决策权力比萧良更大。
而代表更广大股东及投资人的董事会,最初能同意以如此激进的形式杀入手机代工领域,也是萧良额外签下了对赌协议:
鸿盈科技在实现盈利之前,萧良以每年不低于10%的股价增涨幅度,向鸿盈科技提供不低于二十亿的新增融资。
也就是说,鸿盈科技哪怕亏成鬼,萧良明年也需要以不低于每股八块四,买入鸿盈科技总值二十亿的新股;后年需要以不低于每股十港元,买入鸿盈科技二十亿市值的新股。
萧良如果没有能力提供承诺的定增融资,而鸿盈科技迟迟不能实现盈利,除了董事会将完全主导后续的发展方向外,萧良还将最多注销逾半对鸿盈科技的持股,以弥补其他投资者的损失。
即便是如此,萧良入主和永电子更名鸿盈科技之初,还是有两亿老股以每股七元的股价出售给萧良,选择退出。
要不是萧良签下这一系列的对赌协议,还给老股自由选择退出的机会,他根本就没有可能对一家上市公司,采取如此激进的发展策略。
港股对大股东的制约,还是比较强的,不是谁控股就可以任意妄为的。
当然,于里于外,大家都知道萧良在鸿盈科技上又承担极大的压力。
目前阶段,南亭集团的事务,萧良都主要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解决。
他每次有时间回到东洲,基本上都泡在鸿盈科技的工厂里考察现场管理,又或者跟鸿盈科技新组建的技术团队,探讨工艺改进等问题,确实谁都不能指望他承担更多的责任。
对钟云峰、唐继华他们来说,要是液晶基地有希望落户东洲,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诱惑力呢?
但他们也清楚,需要考虑地方承受与消化能力。
其他不说,地方能提供的配套贷款也是限度的。
今年省里会同人民银行,依照东洲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的实际新增存款等情况,总计就给了东洲一百二十亿的贷款总盘子。
扣除第一、第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贷款、稍成规模的个人住房贷款等外,东洲今年能拨给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贷款总额度,可能都不到六十亿。
这里面就要专门抽五六亿,支持鸿盈科技工业园的建设。
如果没有高层的支持,随意从秣陵虎口拔牙,东洲市未来怎么去解决液晶基地建设所需要的巨额配套资金问题?
他们也知道萧良这边不能无限制的压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