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称帝的头几年,内部是很不稳定的,许多前宋遗老遗少都觉得,这王氏汉朝与唐末黄巢的伪齐政权一样,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但是王伦靠着对金国的强硬态度,迅速安抚了北方,于是顽固派的口风就变了,认为王伦得国太容易,对外攻打异国,对内打击豪强,杀戮过重,总之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王氏汉朝不长久。
这十余年间,王伦与诸臣子们为了收拾赵佶留下的烂摊子,可谓是夙兴夜寐,不断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通过强行推行的诸多改革,消减国内的诸多矛盾,渐渐将中原王朝引导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如今朝廷通过不断改组整合,有了近三十万的常备兵力,太仆寺养马也超过了三十五万匹,若是将民间一些养马、驼、驴也计入,新汉养马已经在五十万匹左右了。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前宋,但相较唐朝最鼎盛时还有很大差距,而且朝廷的许多养马场都是新设不超过五年的,要彻底成型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近三十万的常备兵力中,三大水师兵力勉强过五万,主要原因还在于朝廷实在拿不出更多的投入来大规模建设船队,因为在东亚和东南亚水域,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抗衡的敌人。
沿海诸造船场的造船任务也大多集中在民船、以及对前宋船只的改造方面,毕竟造船所需的大型木料,基本都要从东南、西南砍伐运到沿海,木料运输难、还要长时间阴干,所以造船的周期就略长了一些。
也就是灭金之战结束后,朝廷多了一处获取大木料的来源地,这几年的战船建造才加快了起来,而这也是似后勤补给船、运兵船会出现西域河流湖泊名字的原因。
毕竟火炮上船后,两艘二千料的火炮船就足以形成对沿海海盗的碾压和打击了,没有与水师实力匹配的对手,朝廷方面对于新式战船的建造也不是那么上心。
王伦倒是一直很关注水师,赵佶时代皇室每年要耗费二千万贯,他现在只要二十分之一,那么节省出来的皇室耗费,总归是能够投入到水师建设中去了吧?
但户部、度支司表示明确反对,新朝梳理了农业两税、商税、财产税等诸多赋税后,随着海贸、与草原、西域的贸易规模扩大,财政收入稳定,但是支出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