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老大哥当然要罩着小弟

以当前匈奴的实力,对付东胡、月氏中任何一个都不容易,何况是两家联手,绝非匈奴能够抵挡。

实际上,匈奴的纸面实力不算差,之所以老受东胡、月氏欺负,是头曼和匈奴众头领较怂。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由没有雄心壮志的头曼等人带领,匈奴能强硬才怪,而草原又是“你一软,别人就会欺负”的环境,可不得被东胡、月氏敲诈勒索。

这种软怂的状态直到冒顿这个猛男执掌大权才解决,可惜如今冒顿已死,大秦还有意让头曼等人继续统治匈奴久一点,好继续让匈奴软怂下去。

一个强硬的匈奴不符合大秦的利益,只有软怂受欺负的匈奴才会团结在大秦老大哥身边,依靠老大哥!

大秦在这一年里,专门给头曼和匈奴众头领配备了医者,为的便是让头曼等人能保持身体健康,活得更久。

头曼和一些反应过来的头领看向陈平,若东胡、月氏真向他们出兵,必须得有大秦老大哥相助,他们匈奴才能挡得住这两家。

老大哥对他们不错,在判断出东胡、月氏可能要向他们出兵时,立刻便派人过来通知他们,并未将他们蒙在鼓里,没等东胡、月氏人出兵后再来“雪中送炭”。

他们所想的这些,其实在大秦被讨论过,只是给否决了:不通知他们,等东胡、月氏打过来再通知或相助,如此可借东胡、月氏削弱匈奴实力,更利于大秦控制匈奴。

但这么做符合短期内的利益,不符合长久的规划,大秦的目标是彻底吞掉匈奴,不仅要夺了匈奴的土地,还要将之人口化为大秦所有,使匈奴人心向往大秦。

况且,大秦跟匈奴建交时打出的口号是“大家都华夏哥们儿,一家人”,如今小弟有难,大哥却坐视不管,等小弟被打得半身不遂时再出来收拾烂摊子,占小弟的便宜,那让匈奴怎么看大秦,其他国邦怎么看大秦?

虽说脸面、信誉这两东西对国家而言,并不是必需,但有时候要一下总比不要好,更何况是在这个时代。

综合权衡利弊后,大秦决定通知头曼等人,帮助其等抵御东胡、月氏,因为此举的好处更多。

不仅能让匈奴人感到来自老大哥的安心,还能向其他部族国邦表明:看,大秦是个值得投靠的老大哥,对小弟是真不差,都来跟着大秦混吧。

头曼向陈平道:“特使,以我等之力只怕难以抵挡东胡、月氏,还请大秦兄长相助!”

陈平道:“一家人怎说两家话?同为华夏兄弟,匈奴之事自然也是大秦之事。平会至此,正代表大秦之意!”

头曼赶紧致歉:“特使所言甚是,是我失言,同为一家兄弟,大秦兄长仗义,岂会坐视不理?却不知大秦兄长要如何相助?”

对这个问题,陈平未答反问:“单于希望大秦如何相助?”

将问题又给抛了回去。

头曼和众头领陷入思索,要让大秦如何相助?

最好当然是大秦自己出兵出粮出物,过来帮他们打仗,等打赢了,又乖乖退回去,打仗由秦人去,好处由他们拿,当个纯纯的怨种。

但大秦会这么干吗?他们能这么说吗?

这种事只能在没睡醒时在梦里想一想,不可能真成的!

头曼等人考虑的主要是两种情况:大秦出兵相助和大秦不出兵。

若大秦不直接出兵,那就得他们让匈奴的军队上阵,同东胡、月氏交战,而大秦支援一些物资,如医药、粮草、兵甲。

这种情况的好处在于,大秦不出兵,只提供物资支援,那么在战后打赢了,大秦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威胁,不会出现像啥战后突然倒戈一击,连他们也一起给收拾了,或大秦军队赖着不走了,要在他们匈奴驻军等状况。

尽管匈奴没有“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话,但“请大哥过来容易送大哥走难”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到时要是打赢了,大秦老大哥的军队赖着不走,他们还能咋办?

倘若考虑这些,自然是老大哥不出兵相助为好,然而如果大秦老大哥不出兵,以他们匈奴军队的战斗力,能打得过东胡和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