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匈奴使团后,百越各部族使团入殿,他们不是一同向始皇送上祝贺,而是分为了好几批。
不能认为都是百越人,他们便是和睦团结的一家人,事实并非如此。
就像印第安人,很多人认为印第安人是一族,他们应该很团结,会共同抵御外敌,然而印第安人很多部族没将其他部族当自己人,甚至杀其他部族比外敌更狠。
百越各部族也一样,他们某些部族间的恩怨仇恨极重,让他们同心协力做一件事,相当不容易。
但这对大秦有利,百越诸部要是放下了仇恨恩怨,团结一心反会让大秦睡不着。
听着百越各部族使团送上的祝词,始皇也一一回复。
在过去一年里,百越各部也在大秦的影响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有些百越部族不是那么听话,像西瓯和骆越便太过有主见,想摆脱大秦对他们的约束。
今年还得加深对百越各部的影响,削弱那些有主见的百越部族。
百越各部后,是东胡、月氏和乌孙一些国家的使团。
这些使团不像匈奴、百越和大秦那般联系密切,其等过来各怀目的,像东胡和月氏主要是来探听大秦虚实。
因为以前的匈奴是他们的受气包,时不时可以欺负下匈奴,让匈奴人送美女和宝马。
可现在匈奴认大秦当大哥,有大哥罩着,自然不愿再受东胡和月氏欺负。
这让东胡和月氏人感觉很不爽,认为大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原先匈奴人要给他们送美女送宝马,现在却敢不送了,不是损害又是什么?
于是,东胡王和月氏王派使者到咸阳,借给始皇帝祝贺为名前来探听大秦虚实,跟大秦聊聊关于他们利益被损一事。
其等虽知大秦实力可能很强,却并无多少敬畏之心,反而觉得他们和大秦交战,未必一定是大秦得胜。
东胡的使者献上祝贺道:“祝大秦皇帝陛下身强体健,安康长寿,祝大秦山河永固,国泰民安,愿大秦与吾国交好……”
说到这里都还算正常,可接着便不对了,只听东胡使者道:“吾王是真心想与陛下和大秦交好,请陛下切莫辜负吾王一片诚意!”
这话让殿内众臣皱眉,像王翦等武将看向东胡使者的眼神更是变得不善起来。
东胡王区区一夷国之主,也敢对大秦的皇帝这般说话,谁给他们的胆子?
什么叫“请陛下切莫辜负吾王一片诚意”?
辜负又怎么了?
难不成你东胡还想对大秦做些什么?
话里隐晦的威胁,始皇自然也听了出来,他淡淡地看向东胡使者:“诸位能前来给朕祝贺,朕很高兴,但你所言,朕不喜欢。”
“今日为新年首始,亦为朕称帝一年之日,不宜杀生,便留你等一命,将其等逐出咸阳!”
东胡使者还想说什么,可殿内的侍卫已经上前,而且感受到如果再说,大秦皇帝很可能会取了他们性命,东胡使者遂未再言,老老实实被带出大殿。
李念平静地看着这一幕,这其实是一个小的缩影,本质是大秦影响控制匈奴,将势力触角伸到北边,让东胡和月氏感到了不安。
东胡人和月氏人为北方双霸,视北方为其等地盘,当然不愿意大秦把手伸过来。
冲突便由此产生,而东胡人和月氏人又怀着其他人怕你大秦,我等可不怕你的心思,遂有这番看似狂妄的举动。
你大秦强归强,但如果派大军来北方跟我等交战,未必一定能赢。
李念认为大秦和东胡、月氏间早晚会有一战,这是必然要发生的战争。
因为大秦虽然战败六国,统一了天下,但在东胡人和月氏人眼中,大秦统一天下的战争是南方七国的内部战争,不是和外邦交战,觉得大秦是没遇到他们,没跟他们交战,否则绝无可能轻易横扫天下。
所以,大秦还得需要一场对外的战争,并在此战中以压倒性优势击破敌人,才能真正扬威于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