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又讲起另一人:“关羽,又称‘关公’、‘关云长’、‘关二爷’、‘关圣帝君’,这位在民间的传闻极多。其乃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结义兄弟。”
“关于结义,在演义中也有一段故事,名为桃园三结义,结义者分别为大哥刘备刘玄德、二哥关羽关云长、三弟张飞张翼德。是时,黄巾起义爆发……”
听李念将“桃园结义”娓娓道来后,始皇好奇问道:“那这三人最后是否真完成了其等誓言,‘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李念道:“并没有,关羽先死,再是张飞、刘备。关羽非正常死亡,是在和东吴交战中被俘,之后被杀,这也影响到了刘备,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起蜀汉大军伐吴,却被东吴陆逊击败,最终病逝于白帝城。”
“至于张飞,则是因性格暴烈,常鞭打麾下将士,致使部将心生怨恨,最终被麾下将领杀害。”
始皇闻言点了点头,还以为这三人真做到了“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想想也可不能,除非三人约定在同个时间自杀,否则很难做到。
但在兄弟死后,能起大军伐吴为兄弟报仇,这蜀汉昭烈帝刘备有些意思,其是真想为结义兄弟报仇,还是只想趁机用这个借口?
“关羽的出身并不高,可能正是由于出身,关羽的性格‘傲上而不辱下,欺强而不凌弱。重士卒而轻士大夫’。”
“其一身武艺极好,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在那结识了刘备、张飞,后随刘备讨黄巾,征战四方。”
“在和刘备、张飞失散之时,也不忘护住刘备家小,曹操待之甚厚,想将之招揽,也未能成功,后在得知刘备踪迹后,关羽尽封曹操所赐,拜书告辞,不远千里前往刘备所在。”
“这也在演义中被变为一个知名的故事流传,‘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始皇道:“此为忠义之士,能不恋权财,忠于旧主,甚为难得!”
李念点头笑道:“关公确实忠义,所以他在后世被多代帝王宣扬追封,最终甚至成为了神灵,在华夏甚少有人不知关公,乃至海外国邦也有信关公者。”
“在后世,哪怕是凶恶的匪徒,也会拜一拜关公,敬其忠义,可说和吕布是截然相反的例子。”
一个“方天画戟捅义父”,一个“千里单骑寻旧主”,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没人会想自己哪天就被兄弟或手下捅两刀。
“关于关公的传闻故事还有不少,如‘三英战吕布’、‘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斩颜良文丑’等,但这‘温酒斩华雄’却是关公诸多故事最能彰显关公之……的厉害一个。”
其实就是编出来让关羽装逼的,但在始皇帝面前,也不好用“逼格”、“装逼”等词汇,有辱圣听。
李念继续道:“反董联军中究竟有无刘关张三人,后世史书中少有明确提及,但《三国演义》这部演义为让刘关张合理出现在反董联军之中,作了一些虚构。”
“如原本反董联军只有十一路诸侯分别为:南阳太守袁术、勃海太守袁绍、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
“其实孙坚和曹操也在其中,但这两位在当时算不得一路诸侯,孙坚附属在袁术麾下,曹操则在张邈麾下,遂未被单独列算。”
“可在演义中,十一路扩充到了十八路,多的七路为:北海太守孔融、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之所以添加这北平太守公孙瓒,便是为了让刘关张顺利出场,因为按演义,此时刘关张三人在公孙瓒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