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倒也没有直接对辽国下手,而是找了相对弱小的西夏练手。
接连的胜利更是让他信心大涨,磨刀霍霍的准备随时对辽国动手。
这的确是个好时机,因为在辽国背后的女真族已经开始强势崛起了。
腹背受敌之下辽国首尾不能相顾,必然要疲于奔命。
至于内政问题,赵煦倒也没有像原来那个他一样那么头铁。
因为他知道王安石的新政里仍然存在许多不切实际的弊端。
而且新党中并不都是什么良善之辈,旧党中也有许多爱国的忠臣义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他并没有一味的提拔新党打压旧党,而是择优提拔。
之前接连被贬官的苏轼总算是结束了自己的环大宋游记,被赵煦委以重任。
其实在这一点上他的手段倒是和赵祯有些许的类似。
不同的地方是他现在有了张居正的帮助,已经开始逐步完善新法中的弊端。
相信假以时日,赵煦的大宋或许能够成为新的巅峰也说不定。
徽宗赵佶(已经被赵德芳取代)和高宗赵构(孝宗赵眘提前上位)时期的情况大致相似。
都是靠着岳飞顽强的北伐将金国彻底击溃。
而且双方都开始未雨绸缪的准备应对蒙古的强势崛起。
唯一不同的是赵德芳时期的国力要更强一些。
因为赵德芳那会还没有面临金兵的大举南下,国家没有遭逢洗劫。
而且也没有像赵构时期那样每年都要缴纳巨额的岁币。
赵眘虽然接手的基本盘要差一些,但是他的政治天赋要强于赵德芳一筹。
再加上赵匡胤有意帮扶于他,两个时期的大宋倒也没有因此产生巨大的差距。
理宗赵昀那边情况则要差上不少。
蒙古灭金之后大势已成,仅靠赵昀自己国内的军队根本难以抗衡。
好在大宋的底子深厚,倒也没有太快的落败。
但纵有岳飞等人的相助,赵昀想要对付蒙古的入侵也没有那么容易。
另一方面大宋国内的统治根基已经腐朽,推倒重建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目前来看,赵昀面临的问题是之前所有发言的皇帝里最为严重、最为棘手的。
任小天深深蹙眉,看来事后要好好跟诸位皇帝商议一下。
如何解决赵昀这里的困局应该是重中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