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曾有“三音”的精妙定义,其中古琴之音被视为天籁,土埙之音为地籁,昆曲之音则为人籁。
张其金深知,《天籁之音》既然是由古琴弹奏而出,且为唐伯虎的绝技,那必然蕴含着超凡的魅力,定不会让人失望。
“天籁”一词,不仅代表着自然界那些凝聚天地、日月精华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泉涌、流水声等,还寓意着诗文所呈现出的天然浑成之美。后世常将那些不事雕琢、自然质朴却充满韵味的诗歌赞为天籁之作。
小主,
在通俗的用法中,“天籁”常被用来形容声音动听至极,宛如仙乐。
张其金并不知晓,此次晚会的演奏曲目其实早已选定,那便是陶笛大师宗次郎先生的《故乡的原风景》。这首曲子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其难度之高,在业内也是声名远扬。能够流畅完整地弹奏此曲的人,必定具备八级以上的高超水平。
至少唐绍春深知自己难以驾驭,因为这首曲子所营造的意境太过高远。它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将自然风景的绝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曲子中巧妙地折射出一种充满禅意的生活方式,恰似禅宗的“自性清净”说,追求的是最上之禅,从空出有,如同莲花般清净不染,超凡脱俗。
“你是仅仅会弹,还是能够熟练弹奏?”唐绍春试探性地问道。他心里清楚,若说会弹,自己看着曲谱也能勉强为之,只是速度稍慢,手法生涩。只有真正熟练掌握,那才称得上专业水准。他的眼神紧紧盯着张其金,试图从他的回答中找到一丝信心。
“应该算熟练吧。”张其金语气平淡,仿若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的声音如同平静的湖面,没有丝毫的波澜,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
其实,早在昭通之时,当唐伯虎的灵魂在张其金体内苏醒,二人便有过深入的交流。
唐伯虎曾向张其金透露,自灵魂苏醒后,他已欣然接受了这个时代的诸多新生事物。
在琴棋书画等领域,他皆能巧妙地将现实社会题材融入其中,每当接触到新鲜事物,他便能迅速领悟,并融会贯通,其作品所展现出的意境,相较于在大明王朝时更为高雅深邃。
张其金听闻后,曾让唐伯虎附身,前往一家音乐培训学校,弹奏了雅尼的《和兰花在一起》。这首曲子与《天籁之音》相比,同样具有超凡的魅力,令人陶醉。那美妙的旋律仿佛带着人们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此后,张其金特意购置了一台老式古琴,放置在梧桐雨咖啡店中。每当店内顾客寥寥,只剩他一人时,他便会沉浸在古琴的世界里。尤其是在获得量子纠缠血灵珠后,他的学习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什么都快如闪电。只要是唐伯虎传授的技巧,他往往只需学习一遍,便能掌握精髓。然而,尽管他进步飞速,但与唐伯虎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他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地努力与学习。
对于张其金而言,写作或许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而弹奏古琴则是他后天努力提升的技能。因此,闲暇之时,他便从网上搜寻古琴家弹奏曲目的指法视频,潜心练习。那些在古琴造诣上堪称“家”的大师们,其指法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手指在琴弦上飞舞跳跃,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动自如。寻常人见了,定会惊得合不拢嘴,然而在张其金眼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节奏,却能被他清晰地捕捉并铭记于心。他如同一个勤奋的学子,在音乐的海洋中不断探索,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他最早尝试练习的曲目,是位列第六等级的《梧叶舞秋风》。当时,他在网上找到了这首曲子的现场弹奏视频,仅仅观看一遍,便能将指法与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梧叶舞秋风》乃是清代重要的琴曲之一,其作者庄臻凤,字蝶庵,因对西湖景色情有独钟,常客居于此,“屏居萧寺,卧起禅榻”。这首琴曲的谱本出自清初庄殝凤的《琴学心声谐谱》(1644),是庄臻凤的传世经典之作。其演奏风格极为独特,着重表现了一个“舞”字。全曲旋律细腻曲折,疏密有致,仿佛将秋意萧飒、静听桐叶摇落的美妙意境生动地展现在听众眼前。乐曲虽篇幅不长,但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