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远征的第二批部队,加入战斗之后,整个远征的进度和速度,又一次上了一个台阶。
而这还不是结束。
联盟内部的扩军计划,始终在持续。
并且,整个联盟的经济体制,早在灾难爆发的前夕,就已经在进行转向了。
从以经济建设为主,到为战争服务。
三级动员令已经签发,并且要求各单位注意,随时准备拉响二级动员令。
工厂开始为生产军工服务,社会环境和风气,在官方的宣导之下开始转变,新闻讯息加强管制,战争相关的新闻开始变得更多,并且以政府宣传导向为主。
很多有条件的星球上,民众开始需要在民兵军营里面,接受每周四个小时的军事训练,作为后备力量。这是几乎覆盖全体居民的,视为居民义务。
得到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是为了充沛后备军的力量。在有必要扩大征兵幅度的时候,这些预备役民兵可以减少筛选成本和训练成本。
全部的军工厂,被解除了很多先前为经济发展让步时候的限制令。很多民用工厂,开始大量的接受军工厂方面的加工订单,乃至于被转化为军工厂。
全体居民的一些福利政策开始向战时转向。
类似的政策,还有很多很多。
动员令的拉响,本质上就是意味着联盟的战争潜力,开始被释放。
以当下联盟这么大的体量,要完全转向战时经济体制,一下子完全释放潜能,那是很难的,对于联盟社会的伤害也会很大。联盟政府不会那么干,现在的局面,也还远远没有到明天就完成总动员的地步。
慢慢转向即可,联盟还有很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并且,相关的宣传政策,也是一定要做到位的。
联盟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度过了一段很漫长的和平发展黄金时期。
现在,这段时间要结束了。
未来,战争才是主旋律。整个社会都要为战争服务,并且持续的时间不会是简简单单的几年、十几年,那或许会是更加漫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会覆盖好几代人的一生。
当然,那并不意味着联盟的发展就要停下脚步了。
只不过,过去‘黄金时期’的发展,是着重于全民的、全面的、全基础性的发展,是打底子。
而在拉起动员令之后的发展,是军事、军工方面的发展。
或许普遍意义上的人民,在生活水平上可能会长期停滞,甚至会出现少许的倒退。但在军事方面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质量,却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这也是没办法的。
危急存亡之秋,生活问题比起生存问题来,就是得让步。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东方宙域。
东方宙域的情况是比较特别的。
在此之前,联盟体制是没有广泛的在东方宙域实行的。联盟对于东方宙域的控制,更像是经济殖民控制,有点经济掠夺的意思。
客观层面上,从东方宙域赚取的利益,加速了联盟本土的发展,但也同样的,联盟大量的投资,尤其是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也让东方宙域获得了十足的经济增长。
只不过,这种经济增长,由于没有联盟体制的加持,并没有落实到普罗大众的手上,而更偏向于被东方宙域的权贵阶层给吃掉了。最后到普遍民众的收益,比较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