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毕竟马房是村里的。”李林公事公办的说到。
“要我说那样,咱以一千一股,看村里谁想入股就可以入,当然,一个户口本最多两股,不够的部分老钢家全拿了,这样咋样?”说话的是周家的话事人,也是周玲的爸爸,村里的会计,“别等挣钱了群众说闲话,当然,赔钱了也是他们自己衡量过了,这话咱得说到,当然,为了好算账,总共集资十六万,一股占百分之一点八七五。”
央村按照统计一共五十七户,就算五十七户全入两股总共下来十一万多,给李树留有空当。
这是下午他们几家商量的结果,他们认为,既然李家这么上心,那一定能挣到钱,所以,最好能参与进来。
而对于李树来说也无所谓了,毕竟自己的大头是销售,再加上李家都有三十三户,自己一家和小叔都三个户口本的,到时候肯定还是自己说了算。
大家都没啥意见,接下来就是回去宣传,谁想入股了就去村里交钱,这一次各家都宣传到了,除了武家三户确定不入,准备外迁外,其他所有家户都入了股,并且每家两股,就是家里没钱,借也借来钱入了股。
李钢拿出了五万八,将自家和剩余的缺额都补上了,在村里领取了股权证明,他们家一共占股百分之十点八七五。
然后就是厂里的架构和工人工资了,这些有村委会讨论,李树没有参与。
过了几天,当李树得知已经有人接手了黄源乳业,准备开发房地产的时候,村里也讨论出了结果,李林喊李树去大队部商量下生产什么啤酒。
说了会其他,等人到齐后,李树说:“我建议两种。”
村委会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做为“红杉啤酒厂”的办公室,屋子不大,但很干净,办公桌也比较新。
“一种是送饭店的,十二瓶一筐,起名‘红杉1989’,说明咱历史的悠久,也能让大家看出来红杉啤酒换老板了,价格厂里核算,和以前一样,原麦汁十度,酒精三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