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央村新的集体经济

“你是咋想的?”

李树说到:“咱村马房不是有现成的房子?我想的是将马房好好整一下当厂子,然后村里出面将设备啥的弄过来,你核算下成本,给我个出厂价,我负责销售,也算是咱集体的厂了,其他家不会反对吧?”

李林摇摇头:“没人会反对的,这是好事,不花他们家里的钱,还能在厂里上班谁不愿意?如果你那边销售好的话还能分红,这是好事。”

听到李树的话,李林心动了,自从他接过红杉啤酒厂,厂子的现状一天天的下滑,别人不说,他自己心理难受啊,再说,自己在厂里几年,工艺什么的都学会了,如果回综治办,这就得丢掉。

“林哥,其他不说,如果咱能按照要求生产出来,一个月两千来吨小意思,估计还不够我卖的。”李树对红杉啤酒的销售很有信心,他开始跟李林分析起来。

啤酒的出厂价一般一捆八块,批发八块五到十块不等,零售十到十一块五,这是对小超市小卖部的,一捆九瓶。

而饭店的则一筐是十二瓶,出厂价一般是十块到十块五,送到饭店十二,然后瓶子回收一筐四到五块,夏天的地摊都会卖一块钱一瓶。

两千吨也不过是三四十万框,其他不说,普通小超市一个月出个二三十捆不成问题,自己手里都有上千家超市客户了,光这一快一个月都能出三五万捆了,还有三个县,哪个县一个月不卖上一两万捆?

还有饭店,别的他不知道,重生前,光小南沟张永和的饭店夏天一个月都能出一千来框啤酒,如果是东二环上的饭店,一个月出三两千框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深耕黄源市场,一个月两千吨啤酒对李树来说根本不算个事。

尤其是红杉啤酒做为黄源的老品牌,知名度很高,再加上自己的销售策略,他认为,可以一试。

李林听李树说完这些,陷入了沉思,其实以前两千吨的销量也没有一点问题,但各区经销商都是关系户,总有一些旧账坏账,再加上厂里的人越来越多,其他费用越来越高才撑不下去的。

听李树这么一分析,做啤酒还是挺赚钱的,一个月十七八万的利润不在话下,除去工人工资水电等,一个月挣上个五六万应该不成问题。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