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层了。
这一层出现的则是灌汤包和三丁包。
大家重新漱口准备迎接新的美味。
三丁包先出锅,这一次高原亲自介绍,介绍包子的来历。
三丁包,笋丁,肉丁和鸡丁,吃起来嫩中有脆,肉中带香,柔软不失嚼劲,味浓又不油腻。
调味搭配之精妙,各位大厨都很是惊叹。
所以咽下这口包子,视线便迫不及待的看向了那最后一种包子了。
“这笼屉里最后的一种,是开封的灌汤包。灌汤包源于北宋东京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王楼的名吃山洞梅花包子,传至南宋又称灌浆馒头,馅料里增加清冻,所以在蒸熟之后清冻化开会化为汤汁,所以叫灌汤包。”高原笑着提醒,“善意提醒各位评委老师,一定要小口吃。”
温静茹带着一次性手套,将里面的灌汤包一个一个提起放到碟子里。
这灌汤包和三丁包虽然是在最下面,其实确实是最后包好的,时间上前面两笼吃完,这一笼恰到时机的熟了。
而把灌汤包放在最后,也是此时温度刚刚好,不至于发生太烫没法吃到口的情况。
果然,这些包子一到手,那几位外国评委就将包子微微提起,下意识咬了一口,压根就忘了高原刚才的话。
也幸好,温静茹不光精准的计算了包子蒸熟的时间,也预判了几位评委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