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愉微微点头,沉声道:“也好,仲业好好的想一想吧。”
王愉起身缓缓离开,众人跟着他散去。王绪站在堂前,看着黑沉沉的天色,耳听着宅子外边的街巷上一片哭嚎之声,吵闹之极。那时中军还在疯狂的抓丁征夫。
王绪皱眉沉吟许久,缓缓踱步回内堂而去。
……
姑塾城,天已初更。城西校场上,冷风嗖嗖,入刀割肉。五万姑塾守军正在黑夜的掩护之下在此集结。
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是下午快马从京城赶回的,两人带着重大的使命,那便是司马道子希望他们做的,趁桓玄军兵马正在集结,兵马立足未稳之际给于桓玄军迎头一击。
这本来是个颇为冒险的做法。看似有道理,但其实,如今的局面,坚守城池等对方来攻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道子想要先发制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也是他目前心境的写照。
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两兄弟都没有领过兵马,这一次算是赶鸭子上架。司马允之倒是有些基础,当初跟随两位兄长司马尚之和司马恢之在军中混迹过一段时间,还算有些见识。司马休之则根本连打仗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一直在京城浪荡。
此番司马道子让这两位领军,可算是选对了人了。司马道子其实也没办法,能领军的人不多,而且这种时候许多人他都不放心。刘牢之阵前倒戈的事情让他心有余悸,所以他总结了教训,领军之人一定要可靠,其他的倒是无所谓。
特别是这种时候,兵马必须抓在手里。人心思变,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虽然领军的经验不足,但他们的两位兄长都死在了桓玄手里,这两人和桓玄有骶骨之仇,那是绝对不会背叛的。更何况又是司马氏宗族之人,更加可靠了一层。
至于说作战,无非是守城作战,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能力。战法简单的很,拼命抵挡便是。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两人虽然领军经验不足,但这两兄弟一向的表现来看,还是值得期待的。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两兄弟性子刚硬憨直,颇有老谯王司马恬之风。司马恬生前最喜司马允之,不可能不传授他领军作战的机宜。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司马道子还是相信血脉的力量的。
当然了,作战之时司马道子会派出懂军事的人员加以辅佐,以防万一。
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两人路上便商议好了,这一回必要一鸣惊人,给世人一个惊喜,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抵达姑塾之后,他们当即召集了姑塾守军将领会商,商议进攻之事。
将领们都很惊讶,这种时候当固守城池方为上策,主动进攻是什么路数?有人提出了质疑,但被司马允之当场斥责,加以否决。
司马允之根据斥候的探报,得知对方驻军在姑塾西五十里外,于是当即下令大军集结包抄,将对方已经抵达的两万兵马包围歼灭。
司马允之的计划很简单,他在作战地图上用炭笔画了两条弧线,对所有人道:“两翼齐飞,中间包抄。关门打狗,必能成功。”
有将领当即指出:“大将军,南侧路线是山林之地,难以通行。北侧路线是江边滩涂,更难行进。恐怕很难完成包抄。路线的选择值得商榷。”
司马允之给了他一个啼笑皆非的回答:“没路给我开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我不管你们怎么做,总之,四更天必须抵达。否则,我只管砍你们的脑袋便是。”
众将领无言可对,心中均想:“这下完了,这二位要断送姑塾兵马了。对方初到,定然加以防备。放着好好的城池不守,去搞什么长途突袭,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只得应命。
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遂在天黑之后集结兵马。初更时分,五万大军兵分三路,左路一万,右路一万,中间由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亲自率领,三路兵马直扑数十里外的桓玄兵马大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