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现在可是冬月……而且这封信写得相当潦草,但语气和笔迹的确是蓉哥儿亲自无疑。话说元春原本喝了药,正昏昏欲睡,看了蓉哥儿的信,整个人都精神上了!

她把信叠了几折,手都微微地抖。抱琴和傲梅看着自家侧妃的模样,都拿不准她究竟是兴奋、担忧还是在畏惧……二人对视一眼,都觉得前者更靠谱一些。

元春哪有心思给心腹丫头答疑解惑?她迭声叫抱琴去把大爷赵晗叫来。

抱琴连忙应是,一点都没犹豫,扭头就出了门。

说来也挺有意思,半夜里侧妃派人把非她所出的世子,还没人觉得哪里不妥当——赵之桢已经为长子请封,如今赵晗可是当仁不让地“笑纳”世子爷这个称呼。

却说赵晗身着家常衣裳,都没来得及更衣,只披了件斗篷,便带着心腹内侍往侧妃的院子赶。路上赵晗自然得问上几句,听说是元春的心腹怀揣书信夜里能进得王府,他的庶母看完信便让丫头亲来请他……准是大事!

而赵晗匆匆来到元春面前,元春二话不说直接把信递了过去……赵晗一目十行,看完立即道,“我亲自去安排。”说完,也是抬脚就走。

赵晗在坐进书房便急招王府长史和府中大总管,以及今日仍在值班的几位幕僚。过了大约一刻钟,长史和府中大总管一起来到元春房中,刚向侧妃禀报过世子赵晗的安排……王妃韩续不请自来了。

屋中烛光熠熠,韩续脸色越发难看,大家也都看在眼中。尤其是大总管拿了贾蓉家信,与长史告退后,韩续欲言又止的模样全落在了元春眼里。

话说蓉哥儿在关键时刻送回来的这封信……说是能改天换地不大可能,但八成会引起又一番波澜。其实抱琴和傲梅不愧跟了她这么多年,连她的心思也猜了个□□不离十。

前世王爷也是手握北面大营,不过这一世有姑父林海和哥哥贾珠……时不时通风报信,朝中小事更是直接“小事化了”,王爷的势力比前世强了一些,却没强到足以改变整个朝中局势的程度。

算起来,这一世王爷登基之路,只会比前世更稳当也更顺遂。

当她收到侄儿的密信,她忽然觉得……这是娘家更是自己的一个好机缘!

原本她想着娘家能避开抄家大祸,不坠了曾祖与祖父的赫赫声威,自己则生儿育女,再看着儿女成人成家,再给她生些可爱的孙儿孙女……这一辈子不可谓不平安喜乐。

可时至今日,她面临能让自己“更进一步”,甚至是能青史留名,得以位列“后妃传”,而不是只会在史书上留下简简单单的几笔,她毫不意外地……激动不已。

心情激荡之下,气血双亏的元春双颊微微潮红,此刻满腹心事的韩续却一点都没看出来。

元春余光打量了韩续好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相安无事不等同于不给面子,再说有些事儿王妃也该知道。

比起王妃那个老谋深算光想着占便宜的节度使亲爹,王妃眼光更长远,而且行事也更果断。

于是元春忽然出声打算韩续的沉思,“北狄那边的精锐拿咱们大齐没法子,便把心思动到了东北那边。”

听说了北狄精锐的动向,而且此次领兵的还是北狄皇子,赵之桢的爱将李靖便也带上精兵出关,大举前去阻击。

话说大齐北面和西北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东北则有连绵不断的群山把北狄人和大齐人一起“拒之门外”,不过越过这山脉,可就有河有地有大海了——因此东北的那些部族守着物产丰富的家园,他们又人口不多,因此百多年都没什么进犯“近邻”的心思。

对于北狄人来说,冲入大齐的北面大关,便是一片坦途和沃野千里的平原,策马跑不过两三百里,便是大齐最为繁华和富庶京城。

因此北狄人常年都在攻打大齐,却鲜少对东北动兵:骑兵闯山林……显而易见是出悲剧,但对大齐人和东北那些部族而言,可就是好戏了。

基于同样的道理,王妃父亲镇守的河东亦是多山少平地,因此北狄人也进犯河东大关的时候屈指可数。

不过北狄人也不是什么铁板一块,其中好几个部落的大王意见都不大一致:有比较贪心好战,与大齐势不两立,立志趁火打劫的~主~战~派,自然也有更愿意安生度日的~主~和~派。

巧的是,主和派中的几位北狄王都跟王妃的父亲有些交情,甚至他们曾经暗中“默契”过几次:虽然碍于情势,双方都不得不出了兵,但都没多少伤亡,最后更是……彼此收兵,不了了之。

现在可是冬月……而且这封信写得相当潦草,但语气和笔迹的确是蓉哥儿亲自无疑。话说元春原本喝了药,正昏昏欲睡,看了蓉哥儿的信,整个人都精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