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起初,莫扎特写过五十首短小精悍的《德国舞曲》,之后舒伯特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百多首热烈著名的圆舞曲,等到施特劳斯父子再作改进之后,维也纳圆舞曲真正地走进世界人的视野中,让全球都掀起了这样一股热烈欢腾的圆舞曲风。

维也纳人很喜欢圆舞曲,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在维也纳当地乐团的任意一场音乐会上,倘若没有演奏两首以上的圆舞曲,那么这场音乐会就是失败的。

而这首《蓝色多瑙河》更是维也纳人心中最为经典的存在。

《蓝色多瑙河》原名《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上》,被美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其音律协调优美,音符富于变化,每一个活跃着的乐符都仿佛是多瑙河上熠熠生辉的波光,泛着钻石一般灿烂的光辉。

这样一首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曲子,演奏得优美是理所应当,但如果演奏得初中非凡则是难上加难!

越是大众的音律,便越难让人感受到乐曲中的出彩点。帕雷森剧院每天下午的排练结束前,都会全乐团一起演奏一遍《蓝色多瑙河》,他们的琴声端庄大气,但是对于帕雷森的老观众们来说,这些年却没有太多的变化。

而如今,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里,小提琴正用极轻的音高演奏着,每个人的拉弓频率都极小,将那春风拂过多瑙河、万物等待黎明苏醒的情境描绘得生动活泼。

在这样的舞台上,大多数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团队最前方的那个青年身上。

这个刚刚还站在指挥台旁边的青年,此刻正微微垂眸,认真仔细地望着自己的左手。他的左手修长削瘦,以极快的频率在琴弦上按动着,但是右手却用非常谨慎的幅度拉动着琴弓,演奏出一种紧张期待的姿态。

过去帕雷森剧院连续一个月的场场爆满,很多老观众都是知道的,甚至在他们其中就有不少给剧院贡献了无数的演出票。而此时此刻,他们的耳朵正聆听着美妙动人的音乐,目光则聚集在台上的青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