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和车外的空气流通并不好,狭小空间的温度很容易被体温影响,俞悦桐现在就是有点被热出汗了。
“保持这个速度,两分钟后停车。”
北极的信号不太好,但来这里前,上头给了专门的通讯设备,和对讲机有些相似,在十公里内能比较清楚地接收到信号。
“滴,滴滴滴,滴滴——”
研究基地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谁也不清楚,俞悦桐不敢打草惊蛇,而是用暗号的形式确认基地内部是否还有自己人。
来的路上,俞悦桐和言安南也讨论过几种导致这种情况的可能。
最后一致在“食物”这一点上达成一致。
北极因为寒冷,物资不能说匮乏,只说如果没有外界的援助,能在这里活过一周也是奇迹。
首先就是能源。
冷是死亡最大的威胁。
没有能源,就代表着没有电、没有暖气、甚至连水也没有。
零下几度还能靠吃雪挺过来,但在零下几十度甚至是零下一百多度的环境里,雪塞进肚子就成了要命的死因。
先是舌头、然后食道、胃、肠……都被冻成冰块,一开始能感觉到痛,后来就是麻木。
再接着,就是死亡。
雪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不能被称为“淡水”。
z国一直有在给北极和南极的工作人员送物资,但北极不止z国的研究基地。
因为这里的生命活动少到可怜,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大家的坐标都是公开的。
z国基地的科研人员和其他基地的科研人员在各种交流上甚至称得上友好,即便是有矛盾的两个人,在这种一年也见到几个外人的情况下,也会变得格外珍惜和对方交流的机会。
所以在这种情况,z国有粮食有能源的事情就成了一种“原罪”。
z国的科学家们会看在同样是人类的份上分给求助者食物吗?
大概是会的。
食物是有限的。
真的会出现那种——所有被帮助的人怀抱感激心理吗?
不一定。
“根据失联前最后一次的例行通话,科研基地有提到过会‘关闭基地’拒绝所有人访问。”
这不是已经出事后采取的措施,而是考虑到保密问题以及【青女】的到来,研究基地要全力为了【青女】运转起来,至于其他的项目,没有比【青女】更重要的事情了。
早上例行汇报结束后,研究基地下午照例发来了研究资料。
在这之后一直到第二天,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总之第二天的通讯就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