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

路德维希一世身先士卒,他的儿子亨利伯爵因为路易十四的恩许,陪伴在侧,他们身边越过了一列又一列的翼骑兵。

有关于翼骑兵的传说有很多,不过较为常见的说法是,他们矗立在马鞍后的羽毛架子是为了防备匈奴人的套马索——在金帐汗国的匈奴人与波兰人作战的时候,他们经常用套马索拉下马上的骑士。

不过就路德维希一世曾经观察到的,这个说法未必正确,但匈奴人的套马索也被波兰人的翼骑兵学到了手,他们挥舞着缀着勾爪的绳索,笃地一声就嵌入了哥萨克马车的缝隙,而后借助马匹的拉力与冲力,一下子就能将被烧得摇摇欲坠的马车拉散。

一旦有一部马车散开,那里就是一个缺口,虽然哥萨克人聚集起来,试图对抗这些不速之客,但首先,他们之中能够在黑暗中自如视物的人不多,其次,燃烧起来的马车也越来越多了。

拉倒了马车的翼骑兵们一旦得手,就立刻向着两侧退开,甚至丢下了套马索,紧接着,马蹄声一如夏日雷声一般滚滚而来,后续的翼骑兵就像是一柄锐利的长矛那样直刺大营的中心。

之前焚毁了哥萨克人的车阵的骑兵们从他们身边散开,继续在这座帐篷之城里纵火。可想而知这会是怎样的一个场面,到处都是火,到处都是烟雾,到处都是一片耀眼的朦胧,你看到的似乎只有同伴,你发觉敌人的时候你已经死了,有人在哭嚎,有人在吼叫,奥斯曼人以士兵的数量为傲,现在也要以它为苦。

越来越多的奥斯曼人从帐篷里被驱赶出来,或是索性被烧死在帐篷里,路德维希一世与他的长子带着波兰贵族与施拉赤塔们在大营里左冲右突,显示出了令人惊叹的好运气与好胆魄,有几个巫师一直紧随着他们,免得他们弄错了方向——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突然之间,一队盔甲光亮,衣着艳丽的骑兵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有人高叫道,“穆特菲里卡!”不过就算是没人说路德维希一世也能猜到,为首的骑兵扫视了一番,同样在来犯的敌人中认出了国王父子,他向着他们一鞠躬,而后拔出身边的弯刀。

亨利伯爵拨马而出,和他战在了一起。

第三百三十章 卡姆尼可会战(3)

“我们走!”路德维希一世喊道。

在数万人的大营中,在黑暗中,在大火中,他们一路奋勇往前,就算是路德维希一世,又或是他们身边的巫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生还,这里太混乱了,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牙齿咬到几乎要折断的地步,他们挥舞刀剑,狂乱大叫,尽可能地聚集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落单就是一死,但奥斯曼人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他们,就像是河流冲击礁石,有人落马,有人丧命,有人失踪。

巫师们紧紧地跟随着路德维希一世,他们有一样犀利的武器,那就是经过提纯的火油与火药,有时候他们会点燃导火索后甩动小桶,让它在空中飞出很远才落地,那么咋咋呼呼的奥斯曼人就会向着起火的地方去了,有时候它们则被用在他们的敌人身上,没人会不惧怕这种仿佛直接从地狱引来的烈火——它是无法熄灭的,早先奥斯曼人已经在攻城战中尝过了这种火焰的苦头,就连最勇猛的战士也不由自主地想要回避。

他们之前遇到了穆特菲里卡,就表明他们已经距离大营的中心不远,在听到了咚咚咚敲打大锅的声音时,路德维希一世也不是那么意外——他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帅大维齐尔艾哈迈德遥遥相望,间隔着一个耶尼切里军团,这个军团的每个士兵都带着白色的大帽子——他们很少直接投入战斗,只在战役的决定性时刻出现,给顽强的敌人最后一个打击。没有经过攻城战的他们养精蓄锐,精力充沛,因为有着丰盛的食物也从不会出现夜盲的情况,苏丹和大维齐尔从来就是给他们最好的装备与器械,他们手中持着的都是最新式的火枪,并且摆出了路易十四曾经在佛兰德尔战争中摆出的射击姿态,他们虽然大多都是步兵,却要比一支骑兵队更棘手。

翼骑兵向着他们冲去,枪声大作,马匹连带着骑士倒下,在帐篷与尘土之间,火焰偶尔的闪光照亮了路德维希一世的面孔,他用波兰语发出指令,轻骑兵们蹄声隆隆,反复巡游,寻找着军阵的缝隙,他们也一样手持着火枪,与耶尼切里军团的士兵零星交战,但很显然,耶尼切里名不虚传,他们有着如同钢铁一般的意志,哪怕同伴就在身边死去,他们的胡须也不会轻易颤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