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德哆嗦一下,走到不戒面前,见田伯光还趴在地上,不由苦笑道:“大师请移开,让田兄起来,我好出去……”不戒急道:“火烧眉毛了,理这厮作甚?”说着一把拉住吴天德,从田伯光身上踩了出去,急急奔向白云庵。
白云庵虽是恒山无色庵的分院,但因是处于半山,香火较旺,比见性峰上的无色庵规模还要大些,前后三进院落,吴天德二人奔来时庵内刚刚传出钟鸣之声,待二人冲到庵前跃过紧闭的庵门,只见前院空空荡荡,不戒惊道:“不好,不好,莫非已经执刑了?快去后边。”
二人绕过前堂,来到中院,只见庵堂前聚集了二十多个尼姑,有老有少,这庵堂较之寻常的寺庙,庵门要小得多,此刻庵门半掩着,这些女尼虽听了庵主钟声聚集于此,但未得命令却不敢进入庵堂中,只在门口肃立。
她们见闯进两个男人来,认得那光头大和尚是仪琳的生父。仪琳在白云庵人缘极好,这些尼姑自己不敢出面救她,也希望不戒能让她免受惩罚,因此虽见他闯进来却无人出声,有些年轻的女尼还偷偷向庵内指了指,示意仪琳正在庵堂内。
不戒鬼头鬼脑地向庵门望了一眼,对吴天德道:“我去不得,我去了仪琳就用自杀逼我离开,你去将她救出来吧,仪琳不听我的话,只听她师父的话,若是见了你,一定只听你的话,不听她师父的话啦,你去将那老尼姑气个半死,替我出出气!”
吴天德苦笑一声,悄悄走到庵门旁,自半掩的庵门瞧进去,只见庵内一座丈高的白衣观音大士像,佛像前盘膝坐着三个老尼,左首正是他在衡山认得的那个定逸师太,三人面前跪着一个灰衣女尼,看那纤细的背影,该是仪琳无疑。
吴天德心想,怎么有三个老尼,莫非恒山三定都到了?这时那盘膝坐在中间面目雍和的老尼忽地扬眉向门口瞥了一眼,随即又垂下眉去,微微阖起双目。吴天德被那锐利的目光一看,心中一凛,这女尼好厉害的目光,莫非便是衡山掌门,号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定闲师太?
只见定逸气得脸膛通红,怒声道:“仪琳,你太叫我失望了,你自幼入我佛门,掌门和你师伯一直都赞你大有慧根,我本有心将来传你衣钵,想不到……你下了一趟山,居然将师门教诲忘得一干二净,五戒破了四戒,真是太叫我失望了。”
只听仪琳泣声道:“师父,弟子违反寺规,愿受师父处罚!……”右侧盘坐着的老尼叹道:“处罚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修心的途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所以才纠缠不休。若是不悟通这一点,便是惩罚了你又有何用?”
中间那位老尼道:“仪琳,学佛是对自己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你一向乖巧,佛心坚定,这次犯下如此大错,心魔已生,总要你自己了悟,才能成正果。”
定逸师太压抑了一下怒气,道:“掌门师叔的教诲你听到了么?我问你,你有什么打算,是要留在白云庵修行,还是为了那个花言巧语欺骗你的什么吴将军还俗?”
仪琳争辩道:“师父,吴大哥没有花言巧语骗我,他是……他是极好的一个人!”定逸怒道:“你还要替他说话,你……你……你气死我了,我看你是中了他的毒了。”
中间的定闲师太和声道:“师姐,勿要动怒……”随即又向仪琳柔声道:“仪琳,我和你师父、师伯是看着你长大的,你这孩子心地善良,本性淳和,正合我佛门要义,已经犯下的过错,你也不必耿耿于怀,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消灭你的心魔,必可成就正果。佛门广大,不渡无缘之人,如果你舍得下,我愿意带你去见性峰上苦心修行,你愿意么?”
定静师太道:“善哉,善哉,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这个魔障,也算是佛祖为你修练心性设下的一个考验吧,掌门愿意亲自栽培你,是你莫大的荣幸,还不谢过掌门?”
仪琳迟疑了一下,俯身道:“弟子从小在白云庵长大,恒山派就是我的家,弟子……弟子愿意随掌门师叔苦心修行、明心见性,斩除心魔,一心皈依我佛。”她一番话幽幽说来,听得吴天德心中一酸,这样一个年轻女子,难道青灯古佛直至终老,真的是她最好的归宿?
定闲师太稽首宣了一声佛号,慈祥地望着仪琳道:“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仪琳,你既决心已下,这便收拾东西,随我上山,以你的佛根,只要苦心修行,必可修得真身正果,弘我佛门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