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多,史贻直几乎踏遍了大明本土各省,他去过北地,涉足过江南,也到过岭南,更深入中原腹地,还在西南和西北停留了不少日子。
在之前,史贻直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对于天下许多都在纸面上,他有着不错的能力,却对于基层没有太多深入,所以在政治方面史贻直更多的是理想化,欠缺的是实际。
这两年的经历,让史贻直把心沉了下去,在地方他看到了许多当初在庙堂之高时所不曾注意到的许多东西,而且在这两年中,史贻直的心态也逐渐开始改变,从最初的委屈、不解和失意中逐渐走了出来,开始慢慢正视自己的错误,结合实际,从而得到了不少感悟。
在两个月前,正在贵州的史贻直接到了朱怡成让他回京的旨意,史贻直就此踏上了归京的道路。
这么多日子没有回到京师,当史贻直再一次回来的时候,望着眼前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京师,心中自然是百感滋味。
到京后刚歇下,第二天朱怡成就召他入宫,所以今日史贻直才能坐在偏殿和朱怡成侃侃而谈。
对于这位曾今的首席军机大臣,朱怡成就如同一个老朋友一般招待,并且向他询问这两年多的感悟和经历。
对此,史贻直详细向朱怡成汇报了他这两年的巡视情况,一开始朱怡成仅仅只是想听一听而已,可随着史贻直的讲述,朱怡成发现史贻直在地方的确大有收获,不仅做到了当初代天子巡视各省的工作,同时还对于各地的风俗民情、施政情况等等有着详细了解和判断。
“皇爷,臣这两年中大开眼界,如不是皇爷当初的安排,或许臣还无法醒悟当年之错。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今日臣才真正明白这话的道理。”史贻直真心诚意地说道。
“辛苦你了,不知卿这两年多游历对于各地情况有所记录?”朱怡成微笑着点头问道。
史贻直拱手道:“这是自然有的,臣还琢磨着等有时间把这些好好整理一下,有机会的话集册出书。”
“这是好事!”朱怡成赞赏道:“卿这本书的确要出,等出了后朕不仅要看,还可让朝中众人都好好看看,以领会卿这些年的感悟。”
“臣惭愧……”
“不用如此,这可是财富!”朱怡成笑着纠正道:“今日见卿如此,朕也放下心来了,你做的不错!”
史贻直起身郑重其事地向朱怡成行礼,以表示心中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