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的意思是……?”汪景祺有些不明白地问道。
朱怡成端起茶喝了一口,很是平静道:“让外交部出面仅仅只是敲打对方而已,至于能起到多少效果这暂且不论,但足以表明大明的态度。再者,俄罗斯人一向贪婪野蛮,这点朕是很清楚的,朕以为就算他们表面否认,同时对这件事暂时消停下去,恐怕私下依旧会想其他的办法。”
“眼下,大明在此事上已占了上风,这就足够了。何况俄罗斯也被大明抓住了痛脚,将来的事将来自有其他办法解决,等到哪时候今日的所为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卿以为呢?”
汪景祺仔细琢磨着朱怡成的话,过了片刻顿时眼睛一亮,隐隐约约猜到了朱怡成的真正用意,当即无比佩服道:“皇爷谋略无双,臣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听皇爷如此一说,臣是拨开云雾见青山啊!皇爷英明!”
“哈哈哈。”朱怡成大笑,还是汪景祺这老小子会拍马屁,说话一直好听。虽然他知道这是马屁,也有些夸张,可听起来就是受用啊。
又向汪景祺交代了几句,朱怡成就让他先行离开了,等汪景祺走后,朱怡成起身来到一旁,凝神看着面前巨大的沙盘,把目光停留在蒙古和辽东这一块。
蒙古现在名义上归顺于大明了,但实际上还是独立存在的势力。不过这对于朱怡成来说并不算什么,至少大义已经握在他的手中,接下来如此安抚蒙古,拉拢蒙古各部,再逐步削弱鄂尔泰在蒙古的影响力,从而彻底吞并蒙古,这是大明北方战略的重要一环。
借着册封顺义王这件事,大明已经开放了之前封锁的商道,所以大明和蒙古的商业贸易已经重新开始,而且现在前往蒙古的商团中有着不少大明官方的人员。
这些人员中有锦衣卫,有军方,有通事处,也有其他衙门的密探。这些人或者藏身在普通商团中,有的甚至自己组成了商队前往蒙古,他们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对蒙古各部进行拉拢、分化、刺探和其他工作。
按照之前的中原和蒙古的贸易惯例,一般是用选择一地或者几地来进行易市交易。可现在的大明不同,商业气氛浓郁的大明对于普通的易市根本就看不上,再加上朱怡成故意放开,所以才导致了现在各路商团深入蒙古的情况发生。
这种情况对于蒙古人而言自然是好事,要知道假如只是易市贸易的话,能够进行直接易市的部落并不多,限于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也就是靠近地区的寥寥几个部落才能做到。
而且能够做到的这些部落,其真正的易市权都掌握在上层王公贵族的手里,对于普通牧民而言根本就得不到什么好处,其获利都归于了他们的主子。
而现在不同,大明商团主动出击深入蒙古,彻底打破了之前的商贸方式,由点转而面,使得蒙古王公无法再垄断商贸。
这样一来,其获利范围就增加了许多,大多数普通蒙古人也能从中得到利益,这对于普通蒙古人了解大明,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对大明感受到亲近是极为有利的。
再者,这么多探子深入蒙古,蒙古的地形包括蒙古各部自然在大明眼中没了任何秘密。再加上大明的各种手段,潜移默化之下,恐怕用不了几年整个蒙古就会发生变化,等到哪时候鄂尔泰再要完全控制住蒙古各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